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六州歌头

刘过

题岳鄂王庙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珮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 ① 分茅土:古代君主分封王侯的仪式。用茅草包社坛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为某方王侯。 ② 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汉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时皆有。

这是一首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岳飞二十岁投军卫国,立过赫赫战功。高宗时为秦桧所害。孝宗时昭雪,为其建庙于鄂(今武昌)。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题中“岳鄂王庙”,即岳飞庙。

开篇两句,作者避直就曲,以问代赞,显得语气肯定,感情深厚。意谓:高宗中兴时代,只有岳飞堪当诸将之杰,万人之英。以下四句写缅怀之思。“身草莽,人虽死”,是说岳飞已处冥世。“虽”字关涉两句,并预示了下面语意的转折。岳飞虽离开人间已六十多年,但“气填膺,尚如生”,一腔忠愤之气不灭,还像在世一样肝胆照人。他的精神永在,浩气长存。接着写英雄的一生经历。“年少起河朔”,指岳飞年轻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报效国家。“弓两石”,指其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凭着这忠义肝胆,一身神力,他手提三尺宝剑(“剑三尺”),纵横疆场,所向披靡:“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这三句为了押韵,顺序有所颠倒。实际上,绍兴四年(1134),岳飞收复了襄阳府等六处州郡,于第二年就洗劫了聚集在洞庭湖的杨么农民起义军(“洗洞庭”属岳飞的历史过错)。此后四年,才先后收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国土。岳飞乘胜进军朱仙镇,离汴京(今开封)只有四十五里,故说“北望帝京”。复国在即,可朝廷却令岳飞班师回朝,不仅使英雄“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而且惨遭杀身之祸。“狡兔”两句便是对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限痛惜,更是对权奸加害无辜忠良将的强烈控诉。古人曾以“狡兔死,良犬烹”比喻国君的寡恩少情,然而现在“狡兔依然在”,就“良犬先烹”,岂不更加可愤可恨!这是“加一倍”的写法,进一步表现了词人对英雄遇害的不平之心和对权奸误国的愤慨之情。“过旧时营垒”四句,写人民对岳飞的怀念。“过”,指词人自身的过访;“旧时营垒”,指岳飞当年驻扎过的地方。“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是讲荆鄂地区存活下来的百姓,每当忆及岳将军,无不泪流如注。

下阕承“良犬先烹”而来。过片两句,像是正对着英雄的塑像絮语,抚慰他那悲痛的心灵:说起当年将军大业被毁、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极点。这里,作者流露了对英雄不幸的无限同情。紧接着两句“伪耶真”的反诘,有力地驳斥了秦桧陷害岳飞所谓“不奉诏”的强加之罪。“臣有罪”四句,是对高宗的微辞,言外之意:由于您陛下“不圣”,未能辨明真伪,而酿成了这千古冤案。显然,在词人看来,最令人痛恨的还是权奸巨佞,所以他写出了“万古”三句:千年万代,分封王侯,再也不会轮到昔日奸臣的分上。秦桧死于岳飞被害后十三年,后赠申王,谥忠献;在岳飞封鄂王之后一年多,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因此这几句显然是对“骨朽人间骂未销”的秦桧的有力鞭挞,但更主要的恐怕是对活着的投降派的严厉警告:奸佞之徒,即使得逞于一时,也终将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他们绝不会有好下场!“人世夜”三句,写冤狱到底得到了昭雪:人世间的沉沉黑夜,终因有了白日高照,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这几句不单颂扬了昔日孝宗的平反之举,同时也颂扬了当世宁宗的追封之行。一个“忽”字,似可让人想见词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衮珮冕圭”三句,是想象冥世有知的英雄得知谥封鄂王的喜讯之后的情状:穿着衮服,系着珮玉,戴着冠冕,持着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盛感君王的齐天之恩。结尾三句写百姓的欢欣:每年三月,春光明媚之际,遍地花香之时,人们以隆重的仪仗,在鄂王庙前祭奠英雄的神灵。通篇围绕凭吊之旨,收尾又遥扣词题之庙,虽为长调,一气贯注,浑然而紧凑。

这首题庙之作,前笼悲愤之气,后露明朗之色,说明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此词当是他在嘉泰四年西游汉沔(今武汉)时所作。

(刘 刈)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