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临江仙 李珣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临江仙

李珣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起来闺思尚疏慵。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它远绍齐梁宫体,近承唐末艳情诗。于事多为“绮宴公子,绣幌佳人”,于情多为花前月下,伤春悲秋,风格多为绮靡轻艳,缠绵幽怨,文辞多为雕琢繁复,满眼锦绣。然以文人之心思作聊佐轻欢之小词,则或精于写貌,或长于设色,或工于构思,故亦不乏因循出新之作,为后人所称道。李珣这首《临江仙》显示这样一首于寻常中见奇巧的佳作。

整首词的主旨非常明确,即是闺中女子的伤怀之作。所写也仅限于日常闺阁的寻常景物和寻常事件。全词写景设色紧扣一个“愁”字,将一名金闺绣户中的妙龄女子那美好的青春,娇艳的容颜和那绵密幽深又无从排遣的伤感情怀渲染得恰到好处。

词的上阕由外及内,由景及人。“莺报帘前暖日红”,描写的是闺阁之外的大好春光。阳光即使隔着厚重的绣帘,依然将室内照射得红彤彤、暖洋洋。一个“暖”字,一个“红”字,为整个环境赋予了温度和色彩,也从侧面烘托了金闺绣户的错彩镂金的富贵感觉。一个“报”字实为点睛之笔。帘外的黄莺不知疲倦地啼叫着,似乎执意要将这春色报告给屋内之人,于是便扰了清梦。第二句掀帘而入,描写室内的景物。首先看到的是香炉中即将烧尽,却依然升起的袅袅炉烟,继而闻到浓浓的香气。这闺阁中的典型物件,传递给人的是静谧、慵懒甚至些许凝滞的感觉,正如闺中女子的心思,与帘外盎然的春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句进一步深入室内,转到了最深处的闺床之上,床上之人被帘外的黄莺吵醒,似乎还没有完全分清梦境和现实,因此虽是起床了,却仍觉得疏懒、恍惚。现实中的相思离别的哀愁和梦境中的欢会的喜悦互相交织。哀伤中带着淡淡的甜蜜和希冀,喜悦中缠绕着一层层的哀愁。这样的心情谁能完全说得清,谁又能完全听得懂?这细腻曲折的闺阁情思便这样如此真切又如此婉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下阕情景交融,继续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推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梳妆打扮。一个“强”字,紧扣上阕的“闺思尚疏慵”而来。“娇姿”“宝镜”写人物之美好和器物之华贵,不出花间词风。然而“小池”一句却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一首《菩萨蛮》中有一句女子整妆临镜的描写“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写一前一后两面镜子将女子的娇美容颜和头上的贴花重重叠叠映照其中,霎时间仿佛春色满园,艳丽无比,实是名句佳作。李珣的这句“小池一朵芙蓉”与之相比,若说温词似花团锦簇,李词则是一枝独秀,各擅胜场。那明亮的宝镜恰似一池平静的湖水,穿帘而入的阳光照射其上,光影斑驳恰似潋滟的水波。而镜中那娇美的容颜端庄秀丽,宛如春日芙蕖亭亭玉立,更显高贵典雅。而那独立湖心的秀美姿容又似乎流露出淡淡的寂寞与哀愁,却又正是闺中女子哀婉寂寥的真实写照,于清丽高贵中又平添几分楚楚可怜。这一比喻真可谓神来之笔。

“旧欢无处再寻踪”,直接写出了内心的愁苦和愁苦的原因。这愁苦本就不堪回顾,徒惹悲伤,词人却安排女子无意中从镜中看到了那绘着九疑峰的画屏。九疑山是传说中虞舜南巡死而落葬之地,于是便有了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奔至南方,洒泪竹林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九疑峰也因此而被赋予了悲伤的色彩。现在这悲伤映照在镜中,仿佛溶进了那一池春水,也更深地融入了女子的心中。画屏本是闺中寻常之摆设,这看似无心的一句,实则为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愁苦之情更加繁复绵密,又含蓄蕴藉。于是,风格端庄典雅,情感含蓄幽深,铺陈比喻心思独到,便成就了这首词在《花间集》中的名篇地位。

(于 飞)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