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临江仙 尹鹗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临江仙

尹鹗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在堆金砌玉的《花间集》中,尹鹗词是能自树一帜的。尹鹗仕王蜀为翰林校书,累官参卿,遭逢世乱,风雨飘飏,故其词多幽怨之思。此词写的是传统的“闺怨”一类题材,而俞陛云认为作者“身值乱离,怀人恋阙,每缘情托讽”(《五代词选释》),固亦知人论世之语,虽未必然,也可以向读者提供思索的余地。

首二句,力写一个“静”字。深秋寒夜,银河横亘中天,凄冷的月色,照进寂寥的深院。两句渲染出秋夜萧索的气氛,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王夫之曾说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此词亦在写景中表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三句转入人事,情景相副。一般作手,写相思怨别,往往用“无寐”、“不成眠”等语,已成熟调,而本词却说幽梦易成,别出机杼。一是与上文“静”字相应,一是点出闺中人困极方眠。久立中庭,徘徊愁思的情况可想而得之。“幽梦”二字,已暗示了闺人梦中的情景,也许是梦到了久别的情人。“等闲成”,更见其恋情的深挚。“逡巡”,犹言顷刻、须臾。可惜的是,好梦匆匆,等闲而成,逡巡而觉,梦里片时的欢娱,更加深了醒后的怨思,“特地恨难平”,收束上片,笔意重拙,质直而有味。

下片写梦醒后的情景。室内的残烛,暗淡无光,只依稀照见在床上背向屏风的闺人身影。红烛残焰,与上片写室外的银河明月恰成对照,气氛更觉凄寂。夜已阑珊,一醒之后,梦再难成,唯有独自伤心而已。“依稀暗背银屏”,六字刻画出沉浸在痛苦中的闺人形象,笔触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个中的别恨离愁,已不言而喻了。紧接一句设问:“枕前何事最伤情?”承上启下。“暗背银屏”,是“伤情”的动态,而“伤情”的原因呢?词人没有直接说出来,只用两句景语作结:“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这真是传神之笔,能从精微处落想。俞陛云曰:“结句尤有婉约之思,‘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与‘零露’句同感也。”(《五代词选释》)梧桐叶上的点点零露,不也是她那枕上的盈盈珠泪吗?不也是她那凄苦寂寥心境的写照吗?通过这两句景语,含蓄地暗示了闺人的身世遭遇。节物凋零,年华将逝,寒夜里,明月照着深院中的梧桐,更触起了无尽的离愁,闺中人堕入了深沉的思念中。“伤情”之意至此全出。二语洵为词中胜境,唤起读者多少联想。清沈雄《柳塘词话》评此词云:“流递于后,令读者不能为怀。岂必《花间》《尊前》句皆婉丽也。”词中用语明净,意境凄清,不用任何秾艳的色彩,把闺人的离愁烘染到极致。

(陈永正)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