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刘海石 蒲松龄
释义

刘 海 石

[清]蒲松龄

刘海石,蒲台[1] 人,避乱于滨州[2] 。时十四岁,与滨州生刘沧客同函丈[3] ,因相善,订为昆季[4] 。无何,海石失怙恃[5] ,奉丧而归,音问遂阙。沧客家颇裕。年四十,生二子:长子吉,十七岁,为邑名士;次子亦慧。沧客又内[6] 邑中倪氏女,大嬖[7] 之。后半年,长子患脑痛卒,夫妻大惨。无几何,妻病又卒;逾数月,长媳又死;而婢仆之丧亡,且相继也。沧客哀悼,殆不能堪。

一日,方坐愁间,忽阍人[8] 通海石至。沧客喜,急出门迎以入。方欲展寒温,海石忽惊曰:“兄有灭门之祸,不知耶?”沧客愕然,莫解所以。海石曰:“久失闻问,窃疑近况未必佳也。”沧客泫然[9] ,因以状对,海石欷歔。既而笑曰:“灾殃未艾[10] ,余初为兄吊[11] 也。然幸而遇仆,请为兄贺。”沧客曰:“久不晤,岂近精‘越人术’[12] 耶?”海石曰:“是非所长。阳宅风鉴[13] ,颇能习之。”沧客喜,便求相宅。

海石入宅,内外遍观之。已而请睹诸眷口。沧客从其教,使子媳婢妾,俱见于堂。沧客一一指示。至倪,海石仰天而视,大笑不已。众方惊疑,但见倪女战栗无色,身暴缩,短仅二尺余。海石以界方[14] 击其首,作石缶[15] 声。海石揪其发,检脑后,见白发数茎,欲拔之。女缩项跪啼,言即去,但求勿拔。海石怒曰:“汝凶心尚未死耶?”就项后拔去之。女随手而变,黑色如狸,众大骇。

海石掇纳袖中,顾子妇曰:“媳受毒已深,背上当有异,请验之。”妇羞,不肯袒示,刘子固强之,见背上白毛,长四指许。海石以针挑去,曰:“此毛已老,七日即不可救。”又顾刘子,亦有毛,才二指。曰:“似此可月余死耳。”沧客以及婢仆,并刺之。曰:“仆适不来,一门无噍类[16] 矣。”问:“此何物?”曰:“亦狐属。吸人神气[17] 以为灵,最利人死。”沧客曰:“久不见君,何能神异如此!无乃仙乎?”笑曰:“特从师习小技耳,何遽云仙!”问其师,答云:“山石道人,适此物,我不能死之,将归献俘于师。”

言已,告别。觉袖中空空。骇曰:“忘之矣!尾末有大毛未去,今已遁去。”众俱骇然。海石曰:“领毛已尽,不能作人,止能化兽,遁当不远。”于是入室而相其猫,出门而嗾其犬,皆曰无之。启圈[18] 笑曰:“在此矣。”沧客视之,多一豕。闻海石笑,遂伏,不敢少动,提耳捉出,视尾上白毛一茎,硬如针,方将检拔,而豕转侧哀鸣,不听拔。海石曰:“汝造孽既多,拔一毛犹不肯耶?”执而拔之,随手复化为狸。

纳袖欲出,沧客苦留,乃为一饭。问后会,曰:“此难预定。我师立愿宏,常使我等遨世上,拔救众生,未必无再见时。”及别后,细思其名,始悟曰:“海石殆仙矣!‘山石’合一‘岩’字,盖吕祖讳[19] 也。”

——《聊斋志异》


【赏析】

《聊斋志异》描写了许多美丽可爱的狐仙,歌颂了她们善良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但这篇《刘海石》写的却是一个狡猾凶毒的狸精。她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被刘沧客纳为宠妾。她“吸人神气以为灵”,不久,便害死了刘的妻子、长子、长媳及若干婢仆,刘沧客本人和次子、次媳及其他婢仆也并受其毒,危在旦夕。如果不是刘海石识破真相,几遭灭门之祸。这个凶毒的狸精,在真相暴露之后仍然凶心不死,请求勿拔能使其变人作恶的脑后白发,刘海石一时疏忽,忘拔其尾末白毛,它便又乘机遁去。刘再次将其捉住之后,它一面哀鸣,一面又“不听拔”。可见,它既凶毒,又狡猾而顽固,但在本质上,它又是极为虚弱的。在知其底细的刘海石面前,它“战栗无色,身暴缩”,“缩项跪啼”,“遂伏,不敢少动”。这个狸精正是现实社会中邪恶势力的象征。作品通过它,反映了邪恶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和狡猾、顽固而又虚弱的本质;同时也提醒人们,丑恶的东西有时会披上一层伪装,如为其迷惑,便会为其所害。因此必须提高警惕,不要受骗上当。而一旦识破它们,便要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道理。

当然,这篇小说以“刘海石”为题,重点还是在于描写刘海石这个精明神异、为民除害的人物。他一到刘沧客家,便立即觉察到其有灭门之祸。不仅知其近况未佳,而且知其“灾殃未艾”,并自信定能为其除害消灾。他一见倪氏,便立即识破其真相,而倪女遂“战栗无色,身暴缩”,“缩项跪啼”,由此可见其神异不凡。他熟知狸精变化的关键所在及害人的方法,不顾其哀求,坚决地拔除了其脑后及尾末的白毛,使之原形毕现,并携之“献俘于师”。他不但除害,而且救民:为刘沧客一家拔除了所受毒害,并表示要遨游世上,“拔救众生”。这是一个明察妖邪、以除害救民为己任的人物。他神异似仙,除恶似侠。通过这个人物,表现了作者除恶救民的理想和愿望。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结构却并不平直。它采用先藏后露之法,先写后果或结论,后写原因或隐藏的真相。如作品先写刘沧客纳倪氏之后,子、妻、媳和婢仆相继而亡,而这后果因何而致,却并不立即交代。又写刘海石到刘沧客家,立即惊呼“兄有灭门之祸”,且“灾殃未艾”,这一结论的因由和内情也不立即说出。至刘海石巡视至倪氏,“倪女战栗无色,身暴缩”,读者开始知其有异;至拔其项后白毛,倪氏变为狸,读者当然会猜到灾殃系由其所致,但仍不明详情;直至刘海石查出众人所受之毒,并指出狸精“吸人神气以为灵,最利人死”,一切才都完全明白。又如关于刘海石的真实身份及其师姓名,虽刘沧客两次发问,刘海石均无明确作答,直到最后,刘沧客才突然醒悟,“海石殆仙矣!‘山石’合一‘岩’字,盖吕祖讳也。”这种先藏后露的写法,先给读者造成悬念,扑朔迷离,增强吸引力,最后揭开真相,给读者以意外的震惊,造成其心理的突变和剧动,极具跌宕变化和震动人心的艺术效果。此外,作品还用节外生枝之法,造成意外的曲折和波澜,如刘海石正要带狸精告别时,“觉袖中空空,骇曰:‘忘之矣!尾末有大毛未去,今已遁去。’众俱骇然”。这意外的变故使作品更显曲折跌宕,波澜起伏。把短篇写得腾挪变化,力避平直,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结构技巧。

(许金榜)

注 释

[1].蒲台:县名。清代属山东武定府,今并入博兴县。

[2].滨州:州名。故治在今山东滨州。

[3].同函丈:指同塾读书。函丈,谓学塾师生座位相距一丈。

[4].昆季:兄弟。兄弟间长为昆,幼为季。

[5].失怙恃:父母双亡。《诗·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恃本义为凭持,后遂作为父母的代称。

[6].内:纳。指纳之为妾。

[7].嬖(bì):宠爱。

[8].阍人:看门人。

[9].泫然:泪流貌。

[10].未艾:未尽。

[11].吊:哀悼人之凶丧灾难。

[12].越人术:医术。战国扁鹊,原名秦越人,又名卢医,是我国古代名医。

[13].阳宅风鉴:我国古代星相方技的一个分支,给人家住宅看风水和给人相面。

[14].界方:即界尺。文具名。画直线或压纸的尺子,用硬木、玉石或铜制作。

[15].石缶:一种石制的盛器,或如盆、或如缸,大小不一。

[16].噍(jiào)类:生口,活人。

[17].神气:指人体元气。

[18].圈(juàn):猪圈。

[19].吕祖讳:吕洞宾。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2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