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 怪
[清]袁 枚
杭州孙秀才,夏夜读书斋中,觉顶额间蠕蠕有物。拂之,见白须万茎,出屋梁匾上。有人面大如七石缸,眉目宛然,视下而笑。秀才素有胆,以手捋其须,随捋随缩,但存大面,端居匾上。秀才加杌于几,视之,了无一物。复就读书,须又拖下如初。
如是数夕,大面忽下几案间,布长须遮秀才眼,书不可读。击以砚,响若木鱼,去。又数夕,秀才方寝,大面来枕旁,以须搔其体。秀才不能睡,持枕掷之。大面绕地滚,须飒飒有声,复上匾而没。
合家大怒,急为去匾,投之火。怪遂绝,秀才亦登第。
——《子不语》
【赏析】
这篇不足四百字的短短的故事,读之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匾亦成精作怪,在民间传说和大量志怪书中亦属少有,而且因为这个匾怪的形象与行为十分奇特。它既无身躯,也没有四肢,除了一个特大圆脸,便是万茎白须。这个形象,并不像其他鬼魅那样长舌披发,或青面獠牙,令人恐怖,但却仍然是丑恶的。尤其是它虽不具人形,却眉目宛然,居然还对人相视而笑,一副顽劣相,十分可憎。它对人的骚扰也很特别,只用那部浓须来触人,虽无创伤,亦不疼痛,但蠕蠕而动,令人腻烦难耐,且拂之不去,驱之又来,纯属恶作剧。书生虽然胆大,起初还怀着好奇的心理,手捋其须,甚至登几而探,然而匾怪却无休无尽的纠缠,使之读书既不能,睡眠又不成。实实不堪其烦扰。长此以往,秀才登第入仕的大事恐怕也要化成泡影。无怪秀才及家人终于不再忍受,盛怒之下,投之于火了。
大凡匾额,定不属于茅椽牖户,而必是悬挂在画栋朱梁上的。它曾经闪耀着骄傲的光芒,向人们炫示户主的功名富贵;威慑着乡邻四里,也庇护着一代又一代不肖的子孙。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匾额也逐渐金铺黯淡,蛛网尘封,辉煌毕竟是属于过去了。匾怪的丑陋,显示它再不神圣庄严。它的作为也提醒后人,不要再满足于祖宗荣耀的荫庇。终于一奋而起与之决绝的后代,才是有希望的。
(姚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