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秃项马 纪昀
释义

秃 项 马

[清]纪 昀

里人[1] 张某,深险诡谲,虽至亲骨肉,不能得其一实语。而口舌巧捷,多为所欺。人号曰“秃项马”。马秃项为无鬃,鬃踪同音,言其恍惚闪烁,无踪可觅也。一日,与其父夜行迷路,隔陇见数人团坐。呼问当何向[2] 。数人皆曰:“向北。”因陷深淖中。又遥呼问之,皆应曰:“转东。”乃几至灭顶,蹩躠[3] 泥涂,困不能出。闻数人拊掌笑曰:“秃项马,尔今知妄语之误人乎?”近在耳畔,而不睹其形。方知为鬼所绐[4] 也。

——《阅微草堂笔记》


【赏析】

这是一桩“恶人自有恶鬼磨”的惩戒故事。

张某为人深险诡谲,巧言善骗,这在尔虞我诈、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封建社会,本有其社会根源。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一向忠厚朴讷的“老实头”,也可能在特定场合耍一点小狡黠;为了捍卫正义,对付敌人,坦荡刚直的人也须搞些谋略。但张某则不然:他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从来不说一句实话,把对待敌手、应付弊害的手法,无限推广,到处行骗,四面树敌,终于引起周围的人反感,落得个四面楚歌的下场和“秃项马”的绰号。这个绰号与恍惚闪烁、无踪可循意义的联系,同样迂回婉曲,可谓表里相彰,名如其人。

人们厌恶张某,但又无从惩治之。这时一群颇有正义感的鬼,来代人以示惩罚了。张某一味骗人而从未被骗倒,这次趁他问路,众鬼遂以其人之道还诸其身,骗得他晕头转向,屡陷泥淖。这时他总算尝到了别人被他欺骗时的困惑焦虑的滋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狼狈相。群鬼拊掌大笑地说:“秃项马,尔今知妄语之误人乎?”但这也只是给了张某一次恰如其分的惩罚而已,说其恰如其分,是因为惩罚还限于“治病救人”,因为毕竟张某还只是谎骗,还未到恶贯满盈的地步。所以“尔今知妄语之误人乎”的嘲弄虽然苛薄,但仍含有训诫之意,不全是幸灾乐祸。当然,张某以后既可能幡然醒悟、改弦易辙,也可能一意孤行、怙恶不悛。如果他沿后一条路走下去,更大的惩罚恐怕也就不远了。俗话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之一,是忠实坦率,相见以诚。对虚伪阴险,尔虞我诈,一贯是鄙弃斥责、深恶痛绝的。本文中的鬼犹如此,作为正直的“人”自然更是如此了!

(鄢化志)

注 释

[1].里人:同乡人。

[2].何向:向何方走。

[3].蹩躠(biéxiè):匍匐而行貌。此句言在泥涂中爬行。

[4].绐(dài):欺哄。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9: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