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 髡[1]
[魏]曹 丕
汝南[2] 北部督邮[3] 西平[4] 刘伯夷[5] ,有大才略。案行[6] 到惧武亭夜宿。或曰:“此亭不可宿。”伯夷乃独往宿,去火,诵《诗》、《书》五经讫,卧。有顷,转东首,以絮巾结两足,以帻冠之[7] ,拔剑解带。夜时有异物稍稍转近,忽来覆伯夷。伯夷屈起,以袂[8] 掩之,以带系魅。呼火照视之,得一老狸,色赤无毛,持火烧杀之。
明日,发视楼屋间,见魅所杀人发髻数百枚,于是亭遂清静。
旧说:狸髡千人,得为神也。
——《列异传》
【赏析】
老狐狸妄想得道为神,居然干起了杀人剃发的勾当。它信奉“狸髡千人,得为神也”的邪说,并身体力行,干得煞有介事。它杀人数百,是个残杀成性的害人精。
好在人并非都甘于被杀被髡的命运,总有一些不怕妖魅、敢于斗妖灭魅的英雄。刘伯夷就是其中一位。
他明知亭内有妖魅,却毫不畏惧,“独往宿”。这是何等的胆气!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胆气又决非鲁莽的匹夫之勇,而是建立在“才略”基础之上的智者之勇。
他“去火”,使妖魅看不清自己,以便以黑暗作掩护,施行灭妖除魅的计划;
他“诵《诗》、《书》五经”,给妖魅一个文弱书生的印象,不再提防;
他卧“有顷”,让妖魅以为自己已入睡,好乘其不备捕杀之;
他“转东首,以絮巾结两足,以帻冠之”,制造假象,叫妖魅把他的足当头,自己则趁机“屈起”下手。
妖魅哪里知道有诈,结果被生擒烧杀。
兵不厌诈。人类战争史上屡试不爽的兵法,用来对付妖魅,不是也很灵吗?
(吉明周)
注 释
[1].髡(kūn):剃去头发。
[2].汝南:郡名,西汉时置,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
[3].北部督邮:官名,是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
[4].西平:县名,今属河南。
[5].刘伯夷:《搜神记》卷十八作“郅伯夷”,谓:“长沙太守郅若章孙也。”
[6].案行:巡视。
[7].以帻(zé)冠之:用包头发的布巾包住双脚。这是制造假象,让鬼魅把脚当作头。
[8].袂(mèi):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