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福 达[1]
[明]冯梦龙
李福达,一日至苏州,欲税[2] 宅城中,遍阅数处,辄憎湫隘。侩人怪之。李曰:“卿莫管我,所挈细小什器颇多,必须宽敞始得。”侩人以为戏言。后看下一大姓空宅子,前厅后堂,洞房连闼[3] ,意甚乐之。与税赁毕,李便入宅,从容袖中摸出小白石函,纵横不离数寸,凡衣服、饮食、床褥、卧具、屏障、几席、釜甑,一切资生之物,尽从中出。又于函中挈出妇人、男子凡数辈,皆其妾媵使令。又有十余小儿,皆衣五彩。侩人震怖,便狂走。李笑而不言。久之,将行,还复挈此妇人、男子、小儿、诸器玩,一一悉纳石函中。仍袖而去。
——《古今谭概》
【赏析】
本篇旨在表现法器的神异性。
所谓“法器”,是异人或道人作法时所凭借的一种器具。古代气功师在练气功的时候往往要随身携带某种器具,诸如宝剑、如意、香炉、镜子之类。到了野外,气功师就把这些器具放在一定位置上,以帮助聚气和转换信号。过去,当老气功师离开人世,将法器传给下一代后,往往法器会被神秘化,以致产生种种灵异传说。
法器的灵异传说与上古的宝物观念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相传黄帝曾在一个湖边上铸造大镜,于是有了“磨镜石”的神奇故事流传。汉魏晋南北朝之际,随着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兴起,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宝物”故事激发了道人、异人们对法器的热情,故而法器传说应运而出。《后汉书·方术传》记载,有个姓谢名元一的人常在汝南街上卖药,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带着一个壶,夜间他就缩进壶中睡觉。据说壶中别有神仙境界,宫观楼台鳞次栉比,佳肴美酒应有尽有。在晋代葛洪《神仙传》卷五中也有一个法器的传说。书中记载,鄱阳人王遥出门总是带着一个竹箧子,据说在雨中行走时可以使身体不被淋湿。唐宋以来,法器传说不断增加。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中所记“上清珠”,据说“光明洁白,可照一室,视之则仙人玉女、云鹤绛草之形摇动于其中”。这一切,说明了法器观念在中国古代影响广泛。冯梦龙《李福达》故事正是崇尚法器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李福达》虽然以人物作为篇名,但重心却是描述“小白石函”的灵异。一个宽长不过数寸的小白石函竟然可以容纳各种生活用品,这在常人心目中简直不可思议。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李福达还能够从小白石函中提出活生生的男女人物来。从现代特异功能学的角度看,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意念搬运功夫”。不过,由于这是一篇志怪小说,人们不必信以为真。如果我们把那个“小白石函”也当作一种象征的话,倒是可以感受到法器传说特有的审美情趣。在这里,常规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了,大与小的差异被抹去了,审美主体进入了一种高度自由的思想境界。
(詹石窗)
注 释
[1].《李福达》:原文稍长,编入本书时,末节为选家删去。
[2].税:租赁。
[3].闼(tà):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