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鬼畏面具 冯梦龙
释义

鬼畏面具

[明]冯梦龙

金陵[1] 有人担面具出售,即俗谓鬼脸子[2] 者。行之石灰山[3] 下,遇雨沾涩,乃借宿大姓庄居。庄丁不纳,权顿檐下,愁不能寐。而面具经雨将坏,乃拾薪爇[4] 火熯[5] 之。首戴一枚,两手及膝各冒[6] 其一,以近燎[7] 。三更许,有一黑大汉,穿一黑单衣,且前且却。其人念必异物,惧其面具而然。乃大声叱之。黑汉前跪曰:“我黑鱼精也。”“家何在?”曰:“在此里许水塘中,与主人之女有交,故每夕来往。不意有犯尊神,望恕其责。”其人叱之使去。明旦,访主人之女果病祟。遂告之故,竭塘渔之,得乌鱼,重百余斤。乃醃而担归。

——《古今谭概》


【赏析】

本文不到二百字,读来却饶有情趣。一般人夜栖檐下,孤身无伴,突遇妖怪,势必惊恐之至。然而这个平常小贩,却能降妖伏怪。原因何在?关键在于他能无所畏惧。首先,他能在中途遭雨、面具将坏的困境中,不沮丧懊恼,而是拾薪点火,焙干面具,尽量减少损失。于是在昏黑夜晚,出现了如此奇特场面:头戴鬼脸,手膝各顶鬼脸,在熊熊柴火照耀之下,俨然是一个五头鬼怪。这就为其不畏鬼怪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再者,他胆大心细,见怪不惊。他一旦看到那异物“黑汉”“且前且却”,立时想到乃是“惧其面具而然”,既以假作真,以五头巨怪身份大声叱问,主动进攻,靠慑人声威逼使妖怪跪伏求饶,坦白身份,继之乘胜追问根底,迫使鱼精交代作祟人女罪恶,充分表现了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古人有云:“鬼怪侮人,乃乘人之畏。倘视鬼蔑如,则气焰足以慑鬼。”俗语亦云:“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智生,智生则鬼避。”唯其不畏,所以敢于斩草除根,为民除害。他将鱼精叱走之后,并未只顾自己远走避害,而是亲去查访虚实,帮助受害之人找到病根,竭塘而渔,彻底为民除害。正是这种无畏精神,使其担鱼而归的胜利具有必然性。而就鱼精而言,既然能以幻化黑汉,作祟害人,何以平常小贩,叱之即跪,一问就招,终而被逮?固然是本属邪恶,不敢光明正大,作祟于人,做贼心虚,一出鱼塘,已怀惊惧之心;而关键在于它将平常商贩误为五头巨怪,把普通面具看成狰狞厉鬼,总之是把假象当成了实质。其醃而被食的结局,亦足以为不分真假者所鉴戒。文中矛盾对立双方,卖面具者不畏而能以假做真取胜,乌鱼妖精畏而怯“以真怕假”终败,畏与不畏之别,岂可不明辨哉?

(徐振贵 张玉芹)

注 释

[1].金陵:即今江苏南京。

[2].鬼脸子:又名鬼脸,优人所戴之假面。

[3].石灰山:在南京西北二十里,旧名“幕府山”。

[4].爇(ruò):点燃。

[5].熯(hàn):焙。

[6].冒:顶着。

[7].燎:火。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1: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