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苏某 李庆辰
释义

苏 某

[清]李庆辰

苏某,晋[1] 人,传者忘其郡邑。为某官仆,随任辽东[2]

夜有奔女,红裙蓝帔,貌殊娴雅。自云为狐:“请独居后楼,妾当就之。”如其言,夜果至。与之寝,樱口喷香,花容含笑,旷世真无其耦,从此遂为琴瑟。有老仆巡更,闻楼中笑语,疑其纳妓,叩扃盘诘,则见苏独坐。惊为遇妖,劝其速绝。勿听。

又半载,形容憔悴。侪辈悉劝之。苏云:“身无疾病,但倦怠耳。”

未几,呕血勿起,遂自恐,向女云:“予昔颜如渥丹[3] ,今则骨将委土。家无兄弟,奈老亲何?幸留蚁命,得归故乡,卿之惠也!”言毕,泪下如雨。女曰:“妾蓄有灵丹,明日携来服之,又何虑焉?”

苏有僚仆甲与乙者,苏为述其事。甲曰:“噫!君其危矣。既竭尔精,更投以鸩,是速其死也!”苏哭求计。甲曰:“彼能隐形,何能为力?”苏云:“猝与之遇,形不能隐也。”甲使系铃楼外,索引其端,索动铃响,闻声辄至。

次日女来,取温水半瓯,吐口中红丸,对烛润化,将饮病者。苏急引动铃响,甲乙猝至。女起立问:“将何为?”乙云:“有何怨仇而杀吾友?”女云:“疾病,人之常事,医之则健壮如初,何以云杀?”乙窥女美,爱之,执其袪云:“尔藏凶器,非杀而何?”女问:“凶器安在?”乙云:“绣裆中所藏双股剑,予试扪之。”遽探其隐。女与撑拒,甲乘间取瓯中药汁,一吸而尽。女视之,失色曰:“尔真杀我夫也!”忿以手推乙倒地,遂失所在。苏视,爽然悔悟,大詈二人无良。二人惭退。

女来,握苏手痛哭云:“妾恃有妙药,贪欢不已,致君如此狼狈。若能服丹,寿同金石,且换凡骨,伉俪不仅百年。孰意君生疑忌,彼施计巧,是殆[4] 命也。五日后,君必死,妾以君故,亦不免于雷殛[5] 。奈何?奈何?”苏亦泣,劝女报之。女愀[6] 然曰:“祸由自取,骨骸且不能保,更何能报复哉?”苏曰:“彼服丹成仙,殊令人切齿!”女曰:“彼心术不正,安能得道?不过多延年耳。”言毕,悲哽不已。

至期,苏亡,女出金易棺殓已,遂杳。后,甲须发苍而转黑,八十余犹能夜御数女,颜如童子焉。

醉茶子曰:贪欢忘死,深于情者,死快于生;况生而不死乎?龌龊儿何愚昧至此哉!吾独恨甲之忍——明知良药,不使苏服,自饮之,鹤发童颜,优游岁月。天龙有知,何不奋雷一击哉!

——《醉茶志怪》


【赏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狐狸精”这个带有浓烈贬抑色彩的字眼,常被看作是色欲情魔的象征,用来指代那些明眸善睐、风流多姿、妖冶动人的年轻女子。《红楼梦》中的晴雯,不就是因为她别具一种削肩细腰、俊眼修眉的绰约风姿,而被王夫人视为“狐狸精”吗?在封建道学家的眼中,这样的女子生来就是为了蛊惑男子的;而男子一旦迷恋上这样的女子,轻则精竭体衰,重则殒命丧生。

本文中狐狸精幻化成的年轻女子,“樱口喷香,花容含笑”,“红裙蓝帔,貌殊娴雅”,“旷世真无其耦”。这样的绝色佳人,怎能不使羁旅他乡、孤栖独宿的旷夫怦然心动,乃至“贪欢忘死”。

作者笔下的山西人苏某,从“颜如渥丹”到“骨将委土”,其贪欢不已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当巡更的老仆“劝其速绝”,他不听。半年后,他“形容憔悴”,同僚们都来劝他,他却用遁词搪塞。直到“呕血勿起”,他才惧怕起来,以至于“泪下如雨”。这样的交代,层次分明,把苏生的身体由盛而衰、由衰而竭的变化过程叙述得十分清楚。

在苏生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同时,他的心态也在发生急遽的变化。在他“呕血勿起”、“骨将委土”之际,他一方面向狐狸精乞留蚁命,另一方面主动向僚仆甲与乙“述其事”,并进而“哭求计”。从“勿听”巡更老仆与同僚侪辈的“劝”,发展到言听计从,乃至酿下恶果,这一过程把苏生对狐狸精由爱而惧、由惧而疑的心态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

作者笔下的狐狸精,虽属于兽异一类,却十分富有人情味。她有人的情欲和弱点:自荐枕席,“贪欢不已”。她有人的坦率和诚信:她第一次见到苏某时就“自云为狐”;当苏某沉疴勿起、生命垂危之际,她应允苏某明日携灵丹来服之,果然第二天她就践约而来。她有人的喜怒哀乐,当乙借口查凶器而“探其隐”,甲乘机把药汁“一吸而尽”时,她一边用手愤怒地把乙推倒在地,一边斥责甲:“你才是杀我丈夫的凶手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苏某五日后必死,而她回天乏术,不由得“握苏手痛哭”,而且“悲哽不已”。她有人的伦理道德观,她与苏某“为琴瑟”,夫妻一场,当苏某去世时她出钱为苏某买棺材,办后事,可说是尽了为人妻的职责。

相比之下,苏某的僚仆甲与乙,虽然徒具人形,其实却是连禽兽都不如的无耻之徒。乙垂涎狐女的美色,竟然当着重病的苏某之面,以极其淫荡下流的举动恣意侮辱狐女。甲则居心叵测,先是危言耸听,嗣后又策划了计谋来赚害狐女,并乘狐女不备之际,将苏某赖以苟活的灵丹妙药,抢先一吸而尽。结果自己须发转黑,优游岁月,而苏某却一命呜呼,饮恨九泉之下。无怪乎作者要在评语中发出“吾独恨甲之忍……天龙有知,何不奋雷一击”之类的慨叹!

全文正是以对比的手法来写出人狐之间的判然有别的。从文章开头到“身无疾病,但倦怠耳”,都是以叙述的手法对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交代,并为后面的高潮部分作了铺垫。从“未几,呕血勿起”到“言毕,悲哽不已”,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它几乎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二篇幅。在高潮部分,作者调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为描写等艺术手段,将狐女和甲、乙二人的语言、行为、神态惟妙惟肖地相互并置于读者面前,谁是谁非,泾渭分明,读者自有公论。

与封建道学家们迥然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苏某的死完全归咎于狐狸精。苏某的死,他自己负有主要的责任。谁让他明知对方为狐而犹沉溺不悟的?谁让他对狐女的爱产生疑忌的?若不是他的猜忌和疑虑,僚仆甲与乙是难以乘隙而入的。

(储有明)

注 释

[1].晋:今山西省。

[2].辽东:辽东镇为明代的九边之一,其分守地自山海关迄鸭绿江口。明末废,清代没有相应的郡治。辽东国,秦亡后项羽封韩广置,都无终县(今河北蓟县),本文作者系河北省人氏,其《醉茶志怪》记录的也多为河北省一带的奇闻异事,故本文中的“辽东”很可能指河北蓟县。

[3].渥丹:润泽之朱砂。

[4].殆:大概是。

[5].殛:杀。

[6].愀:忧惧。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2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