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沂水秀才 蒲松龄
释义

沂水秀才

[清]蒲松龄

沂水某秀才,课业山中。夜有二美人入,含笑不言,各以长袖拂榻,相将坐,衣耎[1] 无声。少间,一美人起,以白绫巾展几上,上有草书三四行,亦未尝审其何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2] ,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秀才扪金,则乌有矣。丽人在坐,投以芳泽,置不顾;而金是取,是乞儿相也,尚可耐哉!狐子可儿,雅态可想。

友人言此,并思不可耐事,附志之:对酸俗客。市井人作文语。富贵态状。秀才装名士。旁观谄态。信口谎言不倦。揖坐苦让上下。歪诗文强人观听。财奴哭穷。醉人歪缠。作满洲调。体气若逼人语。市井恶谑。任憨儿登筵抓肴果。假人余威装模样。歪科甲谈诗文。语次频称贵戚。

——《聊斋志异》


【赏析】

在一个唯财是取、有眼无珠的俗人面前,纯洁的爱情竟然失去了它应有的可移山填海、撼心动魄的力量,这就是《沂水秀才》的讽刺主题。

这个绝妙的小品,短短百来字,将一个俗不可耐的穷酸饿醋钝秀才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小品的开头,作者未著褒贬,不露声色,先写了“沂水某秀才,课业山中”。在读者的一般想象中,这至少是一个知书识礼、埋头用功的书生形象。随着夜间二位美人的造访,故事开始有了曲折。从她们“相将坐,衣耎无声”这偶见鹘突的细节里,读者隐约可觉出其非为人类。接着,似乎是对这位秀才的考验,一位美人在桌上铺了一块写有草书的白绫巾,而秀才仿佛正襟危坐,“亦未尝审其何词”。另一位美人在桌上放了一锭白金。这时,一出意料不到的局面出现了:在两位美人的美目顾盼之下,在近在咫尺的丽姿芳泽面前,秀才竟然视美色如敝履,而贪婪地将白金纳入袖中。最后的结局当然是讽刺性的:美人嗤之以鼻,握手笑出;而秀才人财两空,袖中之金忽变乌有。

在《聊斋》人狐相恋的故事中,狐多无恶意,她们纯洁大胆,积极主动,本篇亦不例外。而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貌似文雅的沂水秀才,竟不识“黄金有价情无价”的简单道理,焚琴煮鹤,大煞风景,在这场狐女机敏设置的考场上,最终输得一无所有。人狐对照,雅俗判然。狐多么可爱多情,聪明机智,而人多么可怜可叹,可厌可憎。

作者揭露现实,擅用曲笔。在他笔下,往往幻想世界中的花妖狐魅皆具人情,她们忠诚无私,清雅脱俗,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相反,现实社会中的人则相形见绌,他们虚伪贪婪,见利忘义,落井下石,卑鄙无耻。这黑白颠倒,清浊反置的写法,正是作者满腔“孤愤”的寄托所在。他运用尖锐的讽刺之笔,入骨地抨击了人不如鬼狐的丑恶现实。

叙述完沂水秀才的小故事之后,作者意犹未尽,与友人一起并思了一大串现实中人们的丑态,诸如秀才装名士,信口谎言不倦,揖坐苦让上下,歪诗文强人观听,歪科甲谈诗文,等等。这些俗人俗事,其俗不可耐的程度,颇可与沂水秀才比“美”。至此,读者再次领略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入骨的讽刺。 (应 坚)

注 释

[1].耎(ruǎn):形容衣服的柔软。

[2].铤: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