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董生 蒲松龄
释义

董 生

[清]蒲松龄

董生,字遐思,青州[1] 之西鄙人。冬月薄暮,展被于榻而炽炭焉。方将篝灯[2] ,适友人招饮,遂扃户[3] 去。至友人所,坐有医人,善太素脉[4] ,遍诊诸客。末顾王生九思及董曰:“余阅人多矣,脉之奇无如两君者:贵脉而有贱兆,寿脉而有促征。此非鄙人所敢知也。然而董君实甚。”共惊问之。曰:“某至此亦穷于术,未敢臆决。愿两君自慎之。”二人初闻甚骇,既以模棱语,置不为意。半夜,董归,见斋门虚掩,大疑。醺中自忆,必去时忙促,故忘扃键[5] 。入室,未遑[6][7] 火,先以手入衾中,探其温否。才一探入,腻有卧人。大惊,敛手。急火之,竟为姝丽,韶[8] 颜稚齿,神仙不殊。狂喜。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大惧,欲遁。女已醒,出手捉生臂,问:“君何往?”董益惧,战栗哀求,愿乞怜恕。女笑曰:“何所见而畏我?”董曰:“我不畏首而畏尾。”女又笑曰:“君误矣。尾于何有?”引董手,强使复探,则髀[9] 肉如脂,尻[10] 骨童童[11] 。笑曰:“何如?醉态蒙眬,不知伊何,遂诬妄若此。”董固喜其丽,至此益惑,反自咎适然[12] 之错。然疑其所来无因。女曰:“君不忆东邻之黄发女乎?屈指移居者,已十年矣。尔时我未笄[13] ,君垂髫[14] 也。”董恍然曰:“卿周氏之阿琐耶?”女曰:“是矣。”董曰:“卿言之,我仿佛忆之。十年不见,遂苗条如此。然何遽[15] 能来?”女曰:“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剩妾一身,茕[16] 无所依。忆孩时相识者惟君,故来相见就。入门已暮,邀饮者适至,遂潜隐以待君归。待之既久,足冰肌粟,故借被以自温耳,幸勿见疑。”董喜,解衣共寝,意殊自得。月余,渐羸瘦,家人怪问,辄言不自知。久之,面目益支离[17] ,乃惧,复造善脉者诊之,医曰:“此妖脉也。前日之死征验矣,疾不可为也。”董大哭,不去。医不得已,为之针手灸脐,而赠以药。嘱曰:“如有所遇,力绝之。”董亦自危。既归,女笑要之。怫然曰:“勿复相纠缠,我行且死!”走不顾。女大惭,亦怒曰:“汝尚欲生耶!”至夜,董服药独寝,甫交睫,梦与女交,醒已遗矣。益恐,移寝于内,妻子夹守之。梦如故。窥女子已失所在。积数日,董吐血斗余而死。王九思在斋中,见一女子来,悦其美而私之。诘所自,曰:“妾遐思之邻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此辈妖气可畏,读书人宜慎相防。”王益佩之,遂相欢待。居数日,迷罔病瘠[18] 。忽梦董曰:“与君好者狐也。杀我矣,又欲杀我友。我已诉之冥府,泄此幽愤。七日之夜,当炷香室外,勿忘却。”醒而异之。谓女曰:“我病甚,恐委沟壑,或劝勿室也。”女曰:“命当寿,室亦生;不寿,勿室亦死也。”坐与调笑。王心不能自持,又乱之。已而悔之,而不能绝。及暮,插香户上。女来,拔弃之。夜又梦董来,让[19] 其违嘱。次夜,暗嘱家人,俟寝后潜炷香室外。女在榻上,忽惊曰:“又置香也。”王言不知。女急起得香,又折灭之。入曰:“谁教君为此者?”王曰:“或室人[20] 忧病,听巫家厌禳[21] 耳。”女彷徨不乐。家人潜窥香灭,又炷之。女忽叹曰:“君福泽良厚。我误害遐思而奔子,诚我之过。我将与彼就质于冥曹。君如不忘夙好,勿坏我皮囊也。”逡巡[22] 下榻,仆地而死。烛之,狐也。犹恐其活,遽呼家人,剥其革而悬焉。王病甚,见狐来曰:“我诉诸法曹[23] ,法曹谓董君见色而动,死当其罪;但咎我不当惑人,追金丹[24] 去,复令还生。皮囊何在?”曰:“家人不知,已脱之矣。”狐惨然曰:“余杀人多矣,今死已晚;然忍哉君乎!”恨恨而去。王病几危,半年乃瘥[25]

——《聊斋志异》


【赏析】

小说描写了狐女勾引两位书生的故事,给读者不少人生启迪。

小说从医生给两位书生董遐思和王九思按脉说起。这位医生按了他二人的脉,预言他们既寿又有灾难,董生尤其如此。

以后故事的发展就一一应验了。

董生归后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已经躺在他的床上,他十分动心。可是他毕竟是个读书人,不是一个粗心人、急色儿,他摸了摸这年轻女子的下身,不觉大吃一惊:她竟有一条狐狸尾巴。他本该立即清醒过来,可是这位狐女变着法儿,尾巴突然消失了,又花言巧语了一番,直把董生弄得晕头转向。从此,他夜夜跟狐女胡来,弄得病体恹恹。董生妻子虽然想方设法阻拦,也无济于事。董生终于一命呜呼。在这段描写中,董生和狐女的对话是极其生动的。狐女已经露出了尾巴,可是董生还要往火坑里跳,真是色胆包天,“死当其罪”!

狐女害死了董生还不罢休,她又到王九思家来勾引他了。狐女这次采取贼喊捉贼的方法,欺骗王生:“我是董生的邻居,他以往和我友好,想不到他被狐狸精迷住而死。这种害人精,你们读书人可要提防着啊!”王生为她的美色所迷,也忘乎所以。听了她的“忠告”,更加佩服。从此就和狐女好上了。结果纵欲过度患了重病。董生托梦警告他:“她过去弄死了我,如今又要来弄死你,你得当心啊!”对这样的警告,王生该猛醒过来了,可是他依然执迷不悟。后来幸亏家人暗暗将狐女弄灭的香炷又烧了起来,终于使狐女倒地而亡。在烛光之下,王生目睹了狐狸的原形,才真正猛然醒悟过来,于是将狐女的皮剥去,使她永世不得翻身。半年以后,他的病终于好了。

小说寓意告诫人们,莫贪女色,也不要为花言巧语所惑。董生、王生是十足的书呆子。他们贪恋女色,结果才大上其当。

在艺术手法上,本篇不像《陆判》那篇出奇制胜,跌宕有致,但在描写狐女形象方面,仍然极为出色,特别是写狐女的花言巧语,更为生动。

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塑造的两位书生,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没有雷同的感觉。作者使用语言极为简练、准确。塑造人物又独具匠心。在《聊斋志异》中,他创造了许多书生的形象,同中有异,各不相同,他笔下的狐狸形象,也各有神态,不是千人一面。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任明耀)

注 释

[1].青州:今山东潍坊。

[2].篝灯:用竹笼罩火。

[3].扃(jiōng)户:关锁房门。

[4].善太素脉:善于搭脉治病、看相。

[5].键:门闩。

[6].未遑:来不及。

[7].爇:点燃。

[8].韶:美好。

[9].髀:大腿。

[10].尻(kāo):臀部。

[11].童童:光洁貌。

[12].适然:刚才。

[13].未笄:未成年。

[14].髫:古代小孩下垂的头发。

[15].遽:突然。

[16].茕:孤独。

[17].支离:憔悴。

[18].瘠:瘦。

[19].让:责备。

[20].室人:泛指家中之人。

[21].禳:祭祷消灾。

[22].逡巡:退让。

[23].法曹:司法官员。

[24].金丹:古时方士用黄金炼成金液。认为服之能长生不老。

[25].瘥:病愈。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9: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