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君和
刘崇远
真定[1]墨君和,幼名三旺,世代寒贱,以屠宰为业。母怀妊之时,曾梦胡僧携一孺子,面色光黑,授之曰:“与尔为子,他日必大得力。”既生之,眉目棱岸,肌肤若铁。年十五六,赵王鎔初即位,曾见之,悦而问曰:“此中何得昆仑儿[2]也?”问其姓,与形质相应,即呼为“墨昆仑”,因以皂衣赐之。
是时,常山县邑屡为并州[3]中军所侵掠,赵之将卒疲于战敌,告急于燕王李匡威,率师五万来救之。并人攻陷数城,燕王闻之,躬领[4]五万骑,径与晋师战于元氏[5],晋师败绩。赵王感燕王之德,椎牛酾酒[6],大犒于稿城[7],辇金二十万以谢之。燕王归国,比及境上,为其弟匡俦所拒。赵人以其有德于我,遂营东圃以居之。燕主自以失国,又见赵主之方幼,乃图之。遂从下矣。上伏甲,俟赵王旦至,即使擒之。赵王请曰:“某承先代基构,主此山河,每被邻寇侵渔,困于守备,赖大王武略,累挫戎锋,获保宗祧[8],实资恩力。顾惟幼懦,夙有卑诚,望不忽忽可伸交让,愿与大王同归衙署,即军府,必不拒违。”燕王以为然,遂与赵王并辔而进。俄有大风并黑云起于城上,俄而大雨,雷电震击。至东角门内,有勇夫袒臂旁来,拳殴燕之介士[9],即挟负赵主,逾垣而走,遂得归公府。王问其姓名,君和恐其难记,但言曰:“砚中之物。”王心志之。左右军士既见主免难,遂逐燕王。燕王退走于东圃,赵人围而杀之。明日,赵王素服哭于庭,兼令具以礼敛,仍使告于燕主。匡俦忿其兄之见杀,即举全师伐赵之东鄙[10],将释其愤气,而致十疑之书。赵王遣记室张泽以事实答之,其略曰:“营中将士,或可追呼,天上雷霆,何人计会?”词多不载。
赵主既免燕主之难,召墨生,以千金赏之,兼赐上第一区[11],良田万亩,仍恕其十死,奏授光禄大夫[12]。终赵王之世,四十年间享其富贵。当时闾里有生子,或颜貌黑丑者,多云:“无陋,安知他日不及墨昆仑耶?”
〔注〕
[1]真定:地名,今河北正定县。
[2]昆仑儿:唐人称印度半岛及南海诸岛居民为昆仑人,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皮肤黑,所以赵王鎔以为墨君和是昆仑儿。
[3]并州:其地包括今河北保定、正定,山西太原、大同等地。
[4]躬领:亲自率领。
[5]元氏:地名,在今河北省,因战国时为赵公子元的封地而得名。
[6]椎牛酾酒:即杀牛滤酒。
[7]稿城:汉置县,在河北省中部偏西。
[8]宗祧(tiāo):宗与祧均指祖宗的庙。
[9]介士:身着铁甲的武士。
[10]东鄙:东边的边境。
[11]兼赐上第一区:同时赐给他上好的府第一座。
[12]光禄大夫:古官名,没有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
本篇出自《耳目记》。
这是一篇英雄救主之难的传奇故事。由于篇幅较小,因此作者不去刻意表现艺术形象的丰满、形貌的逼真,而是在戏剧性场面的描写中,突出地展现了艺术形象的神态、气韵之美。当赵王被燕王挟持“并辔而进”时,“俄有大风并黑云起于城上,俄而大雨,雷电震击。至东角门内,有勇夫袒臂旁来,拳殴燕之介士,即挟负赵主,逾垣而走,遂得归公府。王问其姓名,君和恐其难记,但言曰:‘砚中之物。’”写英雄出来,先写风起云涌,次写大雨倾盆,再写雷电交加,为英雄的出现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气势声威。在雷鸣电闪之际,勇夫袒臂旁来,有如横空出世;负主逾墙而走,更似迅雷闪电。而当赵王问他姓名之时,粗豪英勇的壮士竟“恐其难记”,用巧妙形象的回答使王“心志之”。这里,作者用的不是工笔画的细致描摹,而是以极其精炼的笔墨,好似绘画艺术的写意画技法,着意于最具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气氛、举止言行、形神心态,寥寥数笔,就使一个黑旋风般的英雄跃然于眼前。
(陈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