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京邑有士人妇 虞通之
释义

京邑有士人妇

虞通之

京邑有士人妇,大妒忌;于夫小则骂詈,大必捶打。常以长绳系夫脚,且[1]唤,便牵绳。士人密与巫妪为计:因妇眠,士人入厕,以绳系羊,士人缘墙走避。妇觉,牵绳而羊至,大惊怪,召问巫。巫曰:“娘积恶,先人怪责,故郎君变成羊。若能改悔,乃可祈请。”妇因悲号,抱羊恸哭,自咎悔誓。师妪乃令七日斋[2],举家大小悉避于室中,祭鬼神,师祝羊还复本形。婿徐徐还,妇见婿啼问曰:“多日作羊,不乃辛苦耶?”婿曰:“犹忆啖草不美,腹中痛尔。”妇愈悲哀。后复妒忌,婿因伏地作羊鸣;妇惊起,徒跣呼先人为誓,不复敢尔。于此不复妒忌。

〔注〕

[1]且:将要。

[2]斋:斋戒,迷信的人祭祀前整洁身心。

本篇出自《妒记》。

小说以极其夸张的笔调描写妒忌成性的“士人妇”种种表现:第一,“于夫小则骂詈”;第二,“大必捶打”;第三,“常以长绳系夫脚,且唤,便牵绳”。开篇以寥寥几笔,就通过士人频受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将“士人妇”的虐待狂的心理特征勾画得淋漓尽致,也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作了强有力的铺垫。

问题是怎么解决这对矛盾。

士人找到了巫婆,因为在过去,巫婆是唯一可以和先人或鬼神对话的神通广大的人。巫婆果然不负所望,想出了一个只有她才能想出的办法:来个金蝉脱壳之计,以绳系羊。当妇人牵绳时,没有想到牵到的不是郎君,而是一只羊,自然大为惊诧。藉此机会,巫婆说道:“娘积恶,先人怪责,故郎君变成羊。”因为她是巫婆,所以,她的话自然有绝对的权威。“士人妇”诚惶诚恐地斋戒数日,敬祭鬼神,祈盼郎君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增加故事效果,这位“士人妇”与士人的对话令人叫绝。妇人叫丈夫回忆作羊后的感觉,而丈夫也煞有其事地说:“还记得作羊时吃草不如意,肚子有些痛。”听到这些,“士人妇”更加相信巫婆的话,由于自己作孽,丈夫真的变成了羊。“愈悲哀”三字说明此妇对丈夫还是有感情的,所以,她后来终于悔过自新,不再妒忌,也就顺理成章。

短短二百余字的故事,一波三折,写出了三个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刘跃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