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释义 |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汉江上,日暮欲何之。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的“李中丞”不知何人。从诗中来看,他本是一位纵横沙场、叱咤风云的老将,但不知何故被罢职遣乡。诗人为其鸣不平,所以写了这首诗,但在语气上却并不激切,而是寓悲愤沉郁于温柔敦厚之中。 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由今溯昔,于今昔对比之中,体现李中丞之不幸遭遇。“流落”,叙写今日处境。“征南将”,点出昔日身份。下句“曾驱十万师”补足“征南将”之意。“十万”极言兵士之多,渲染中丞赫赫武功,但是“曾”字说明一切风流已成过眼云烟,将“十万师”一笔抹杀,令人唯有感慨系之。 颔联又从过去跳回现实,集中笔墨描写中丞今日境遇。“罢归”揭示流落原因,原来其流落江湖,实乃朝廷之故。既然被罢归乡,那么总要有家可归,可是中丞却是“无旧业”者,在家没有房产,此一则说明中丞之贫寒,二则暗寓中丞之清廉,三则揭示朝廷之寡恩,可谓一石三鸟。“老去”一词叙写中丞颓然老境,使人宛然想见其白发婆娑踽踽独行之状,能不为之一洒同情之泪乎? 即使身遭不公待遇,中丞仍然眷恋“明时”(朝廷)。这说明中丞何其忠厚!那么“明时”之不明不就更为显明吗?此词微含讽意,与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岁暮归南山》)写法类似,读者不可不察。 颈联复从现实折回过去,大笔渲染中丞昔日功勋。“独立”宛如一张人物素描,以简约之笔勾勒出中丞高大英武之姿,大有天下安危系于一身之意;“独立”而“三边静”,“独立”和“三边”在体积的对比中形成巨大的张力,以夸张的笔墨突出了中丞的不世功业。下句“轻生一剑知”是“一剑知轻生”之倒装,意为只有中丞腰中之剑知道中丞不惧死亡奋勇杀敌的赤胆忠心。言“一剑知”,暗示朝廷不知,用语极为含蓄。 尾联设想与中丞别后情景。“茫茫”、“日暮”描写景物,极具兴发人心之力。“茫茫”,言天地广阔,反衬中丞之孤独;“日暮”,一语双关,既渲染浓郁的离情别思,又暗示中丞日暮途穷。在这暮霭沉沉的时刻,面对着莽莽苍苍的江水,中丞啊,你乘一叶小舟,要飘向何方呢?诗歌以景结,以问结,真是余音袅袅。 这首诗在构思上,以中丞经历为线索,叙写了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并不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穿插组织,颇见巧思。诗歌成功运用了对比、夸张和反讽等手法,抒发悲愤之情,而能做到“怨而不怒”,颇得风人之致。 作者:李曙光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95-196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