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归嵩山作 |
释义 |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鉴赏】开元年间,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这首诗就是王维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诗中描写嵩山景物,以及一路的心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写清澈的水流映带着绵延不绝、草木丛生的林地,诗人的车马悠闲地行进。这两句描绘出一派心无挂碍、从容自在的景象。“薄”,指草木丛生之地。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写傍晚场景。流水潺潺,伴人一路前行,仿佛含情脉脉;林中禽鸟归巢,也好像在和诗人一起结伴而还。此处兼用拟人和移情,把流水和暮禽拟人化,仿佛它们都懂得诗人的心思,怕人孤单,一路结伴同归。这两句景中含情,构建出一个充满温情的画面。“暮禽相与还”,化用陶渊明名句“飞鸟相与还”,流水、飞鸟,显示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也体现出诗人对山林的亲切之感与喜悦之情。“流水”呼应上一联的“晴川”,结构绵密。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写荒凉的城池紧靠着古老的渡口,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秋山。这两句依次点明地点、时间、季节,荒城、古渡,色彩暗淡;夕阳、秋山,景象萧索。这两句以景衬情,显示出诗人行进途中心情的细微变化。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同时又有山路遥远的意思,说明诗人入山路途遥远,这也就可以侧面解释为何会有前文所写心情的变化。“嵩高”,即嵩山。“闭关”是佛教用语,指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又可比喻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这两句呼应诗题中的“嵩山”,又为题中的“归”字作了注脚,说明诗人打算隐居嵩山不问世事。 这首诗是王维早期作品,嵩山隐居不久,王维再度出仕,后又经历终南山隐居、复出以及蓝田辋川亦官亦隐的晚年生活。可见这次嵩山隐居,诗人并未彻底超然,故而诗中景物描写不同于其后期辋川诗中的空明寂静,而是满含情意。诗歌以归山为线索,一路叙述景物的变化,也以景物衬托出心情的起伏,既有最初的从容喜悦,也有途中的凄清犹疑,再到最后的平静淡泊,抒情自然坦诚,层次井然却又不落痕迹。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 作者:冯丽霞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74-175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