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寻西山隐者不遇
释义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鉴赏】入山寻隐者而不遇,这本该是件令人失望惆怅的事情。而本诗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诗人虽未能够遇见隐士,却另辟蹊径,将隐士的生活、山中的妙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表现了诗人的幽情雅趣与旷达情怀。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茅茨”即茅屋。“绝顶”、“直上”突出了茅屋所处之地的险峻和寻找它的艰难,也点明了隐士远离俗世的归隐之心和诗人不辞辛劳的探访之心。“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写诗人寻隐者不遇。轻叩柴门没有书童仆人回应,窥看屋内也只见案几,杳无人踪。那么隐士去哪儿了呢?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巾”字此处名词作动词,用巾覆盖,即可引申为驾着柴车。诗人猜想,隐士莫非是驾着柴车外出了,抑或是去秋水碧潭处垂钓了?“巾柴车”、“钓秋水”,都是些闲适脱俗的生活,突出了隐士的超凡与怡然。诗人不辞辛苦地入深林、登高山,却错失了与隐士相遇,心中的失落不言而喻。“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黾勉”指殷勤、尽力,“仰止”指仰慕、仰望。时机不对未能够与隐士相见,空负了这一片仰慕之心。

虽然未能够见到隐士,诗人却不是失望而归。“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在那微微新雨之中,翠绿草色惹人心旷神怡;伴着习习晚风,漫漫松涛声从窗外送入耳畔。“雨中草色”、“窗里松声”,这优美宁静的自然之境,瞬间让诗人遗忘了未能与隐士相见的失望之情。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及兹”意为到此,“契”即指惬意、惬合,而“之子”意为这个人,指诗人所探访的隐士。这幽静的绝美景色让我感到十分的惬意,身心和耳目都得到了荡涤。虽然我没能够与主人家相遇交流,但是我也领悟到了颇多的道理。兴尽之后便可以下山了,何必执意要等到那位隐士呢?“兴尽”一词,典出《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其中那句“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让人不由得感叹一句:好一派洒脱不羁的风流品性。

诗人拜访西山隐士,虽不遇,但在山水之间,诗人的心境却得到了升华。身未遇隐者,心却生隐意,表达了对隐居遁世、恬淡怡然生活的追求。

作者:孟佳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6-27-2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