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公孙夏 蒲松龄
释义

公 孙 夏

[清]蒲松龄

保定有国学生[1] 某,将入都纳资[2] ,谋得县尹。方趣装而病,月余不起。忽有僮入曰:“客至。”某亦忘其疾,趋出逆客。客华服类贵者。三揖入舍,叩所自来。客曰:“仆,公孙夏,十一皇子坐客也。闻治装将图县尹,既有是志,太守不更佳耶?”某逊谢,但言:“资薄,不敢有奢愿。”客请效力,俾出半资,约于任所取盈。某喜求策。客曰:“督抚皆某最契之交,暂得五千缗[3] ,其事济矣。目前真定[4] 缺员,便可急图。”某讶其本省。客笑曰:“君迂矣!但有孔方在,何问吴、越桑梓耶?”某终踌躇,疑其不经。客曰:“无须疑惑。实相告:此冥中城隍缺也。君寿尽,已注死籍。乘此营办,尚可以致冥贵。”即起告别,曰:“君且自谋,三日当复会。”遂出门跨马去。某忽开眸,与妻子永诀。命出藏镪[5] ,市楮锭[6] 万提,郡中是物为空。堆积庭中,杂刍灵[7] 鬼马,日夜焚之,灰高如山。三日,客果至。某出资交兑,客即导至部署,见贵官坐殿上,某便伏拜。贵官略审姓名,便勉以“清廉谨慎”等语。乃取凭文[8] ,唤至案前与之。某稽首出署。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震慑曹属。于是益市舆马;又遣鬼役以彩舆迓其美妾。区画方已,真定卤簿[9] 已至。途中里余,一道相属,意得甚。忽前导者钲[10] 息旗靡。惊疑间,见骑者尽下,悉伏道周;人小径尺,马大如狸。车前者骇曰:“关帝至矣!”某惧,下车亦伏。遥见帝君从四五骑,缓辔而至。须多绕颊,不似世所模肖者;而神采威猛,目长几近耳际。马上问:“此何官?”从者答:“真定守。”帝君曰:“区区一郡,何直得如此张皇!”某闻之,洒然毛悚;身暴缩,自顾如六七岁儿。帝君命起,使随马踪行。道旁有殿宇,帝君入,南向坐,命以笔札授某,俾自书乡贯姓名。某书已,呈进。帝君视之,怒曰:“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11] !”又命稽其德籍[12] 。旁一人跪奏,不知何词。帝君厉声曰:“干进罪小,卖爵罪重!”旋见金甲神绾锁去。遂有二人捉某,褫去冠服,笞五十,臀肉几脱,逐出门外。四顾车马尽空,痛不能步,偃息草间。细认其处,离家尚不甚远。幸身轻如叶,一昼夜始抵家。豁若梦醒,床上呻吟。家人集问,但言股痛。盖瞑然若死者,已七日矣,至是始寤。便问:“阿怜何不来?”——盖妾小字也。先是,阿怜方坐谈,忽曰:“彼为真定太守,差役来接我矣。”乃入室丽妆,妆竟而卒,才隔夜耳。家人述其异。某悔恨椎胸,命停尸勿葬,冀其复还。数日杳然,乃葬之。某病渐瘳,但股疮大剧,半年始起。每自曰:“官资尽耗,而横被冥刑,此尚可忍;但爱妾不知舁向何所,清夜所难堪耳。”

异史氏曰:“嗟夫!市侩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线索,恐夫子[13] 马踪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胜诛耳。吾乡郭华野先生传有一事,与此颇类,亦人中之神也。先生以清骾受主知,再起总制[14] 荆楚。行李萧然,惟四五人从之,衣履皆敝陋。途中人皆不知为贵官也。适有新令赴任,道与相值。驼车二十余乘,前驱数十骑,驺从百计。先生亦不知其何官,时先之,时后之,时以数骑杂其伍。彼前马者怒其扰,辄呵却之。先生亦不顾瞻。亡何,至一巨镇,两俱休止。乃使人潜访之,则一国学生,加纳赴任湖南者也。乃遣一价召之使来。令闻呼骇疑;及诘官阀,始知为先生,悚惧无以为地。冠带匍伏而前。先生问:‘汝即某县县尹耶?’答曰:‘然。’先生曰:‘蕞尔[15] 一邑,何能养如许驺从?履任,则一方涂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归,勿前矣。’令叩首曰:‘下官尚有文凭。’先生即令取凭,审验已,曰:‘此亦细事,代若缴之可耳。’令伏拜而出。归途不知何以为情,而先生行矣。世有未莅任而已受考成[16] 者,实所创闻。盖先生奇人,故有此快事耳。”

——《聊斋志异》


【赏析】

秦始皇四年,天下飞蝗成灾,疫病大作,朝廷实行纳粟千石即拜爵一级的办法筹资救灾,中国官府之卖官鬻爵由此滥觞,至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捐官之法是中国封建官场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清中叶以前,捐官还有一定限制,如限在几品以下,至清末则泛滥成灾了。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对此有过深刻的揭露。在清初,文学作品对它的揭露还是不多的,蒲松龄这篇作品则可谓得风气之先了。

官职可以买卖,自然是因为它有商品价值。那么它的价值何在呢?一曰利,即可以借以捜刮百姓;二曰势,即可向百姓擅作威福。利和势又可以辗转相生,使占据者受益无边。所以它吸引了大批既无德又无才却有钱的人。他们不惜重金购致官爵,一旦到手,自然立即要使它的价值得到实现,迫不及待的程度自然更胜于正途出身的官员。《公孙夏》正文中的国学生某与“异史氏曰”中的新令某都是如此。

故事中的国学生某准备去买官,还未成行,就在一个幻境中得到了惩治和教训。来了一个自称皇十一子坐客的公孙夏,投其所好,愿意资助他在冥间捐一个更大的官:城隍。于是这位国学生充分暴露了丑恶的灵魂,他不惜一切代价买官,焚楮锭、刍灵鬼马,纸灰如山;赴任时,车服炫耀,企图以此震慑曹属;还市舆马、遣鬼役迎其美妾。谁知遇着“关帝”,“关帝”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缩其身体,指其无能,狠狠地指责了他的罪行,然后将其逐出门外。官不是真官,因为不回避本乡,不合制度;关公不是真关公,因为长相不类;冥府不是真冥府;死不是真死,但这位国学生始终执迷不悟。他为什么轻信这一切是真的?利令智昏而已。这位制造幻境让国学生受到惩治的公孙夏是何许人?是狐?是鬼?是神?作者没有明示,也没有必要明示,因为作者只是借他来制造一个幻境以揭露国学生的丑恶面目而已。不指明他是什么人,使得故事蒙上一层迷离惝恍的神秘色彩,同时使读者将注意力更集中在国学生的灵魂丑恶上。

小说从头至尾都是具有讽刺意味的。而讽刺最深刻之处则在结尾:该国学生受到如此痛切的惩治,他的收获只是“爱妾不知舁向何所,清夜所难堪耳”。真是麻木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作者对势利追求者的失望和绝望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本篇末尾“异史氏曰”中叙述了一个情节相类的故事,这也是作者常用的一种体例,即引出一个甚至两个类似的故事来补充和强化故事的主题意义。这里郭华野先生的故事内容虽与前面公孙夏的故事相近,但表现方法却避免了重复。首先这是以真人真事的面貌出现的,不带神异色彩,故更有真实感。其次公孙夏的故事以反面人物为主人公,是以批判和讽刺为主的,而郭华野的故事则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属肯定与歌颂型的。故事篇幅虽短,叙述也很质朴,但很富戏剧性。它与前面正文故事从不同角度,互为补充,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省却了作者许多议论。

(姚品文)

注 释

[1].国学生:国子监的学生。

[2].纳资:交纳银钱以买官。

[3].缗(mín):串。

[4].真定:州名,今河北正定。

[5].镪(qiǎng):钱。

[6].楮(chǔ)锭:折叠成银锭状的纸钱,民俗烧给死人所用。

[7].刍灵:草札的人。

[8].凭文:做官的证书。

[9].卤簿:仪仗。

[10].钲(zhēng):锣,此指仪仗中的乐器。

[11].民社:人民与社稷。

[12].德籍:记载人德行的簿籍。

[13].夫子:此指关羽,民间以关羽为武圣人,亦称“关夫子”。

[14].总制:即总督。

[15].蕞(zuì)尔:小貌。

[16].考成:考核为官的成绩。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9: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