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笛师 戴孚
释义

笛 师

[唐]戴 孚

唐天宝[1] 末,禄山[2] 作乱,潼关失守。京师之人,于是鸟散。梨园弟子[3] 有笛师者,亦窜于终南山[4] 谷,中有兰若[5] ,因而寓居。清宵朗月,哀乱多思,乃援笛而吹。嘹唳之声,散漫山谷。俄而有物,虎头人形,着白袷[6] 单衣,自外而入。笛师惊惧,下阶愕眙[7] 。虎头人曰:“美哉笛乎!可复吹之。”如是累奏五六曲。曲终久之,忽寐,乃咍嘻[8] 大鼾。师惧觉,乃抽身走出,得上高树,枝叶阴密,能蔽人形。

其物觉后,不见笛师,因大懊叹云:“不早食之,被其逸也!”乃立而长啸。须臾,有虎十余头悉至,状如朝谒。虎头云:“适有吹笛小儿,乘我之寐,因而奔窜。可分路四远取之!”言讫,各散去。五更后复来,皆人语云:“各行四五里,求之不获。”会月落斜照,忽见人影在高树上,虎顾视,笑曰:“谓汝云行电灭,而乃在兹!”遂率诸虎,使皆取攫。既不可及,虎头复自跳,身亦不至,遂各散去。少间天曙,行人稍集,笛师乃得随还。

——《广异记》


【赏析】

这是一篇人虎斗智的故事。

首先是人的艺术征服了老虎。笛师避乱于终南山佛寺之中,于清宵明月之际,援笛而吹。清越嘹亮的乐音,弥漫山谷,虎头人闻声而至,亦凝神听之,居然忘记了吃人。笛师便趁其入睡之机,脱身躲上高树。

其次是人的智慧战胜了老虎。趁虎头人酣睡而脱身,是笛师智慧的表现之一。虎行速,人行缓,若仓皇逃窜,势必为虎所追及,葬身虎口。于是攀上高树,借浓密的枝叶以遮蔽身体,是笛师智慧的表现之二。凭着人的智慧,笛师才在虎头人及十余头老虎的围追堵截之下得以幸存。

民间传说,老虎是猫的徒弟,可是它有了一点本事,便对师父心怀不轨。机警的猫早有觉察,因此没有把上树的本领传授给老虎。真要感谢可敬的猫先生。如果老虎会上树的话,笛师的性命恐怕是保不住的了。

本篇文字亦颇有可观。如写笛声之高妙,先以清宵朗月衬托之,继以山谷回音呼应之,再以虎头人“美哉笛乎”之叹渲染之,便显得不同凡响。又如写虎头人,始因笛声之美而陶醉,继因笛师逃逸而懊叹,再因发现笛师而喜笑,终因攫人不得而怏怏离去,神态毕现,栩栩如生。再如写笛师,见到虎头人,始而惊惧,继而愕视。虽遵虎头人之命而勉强连吹五六曲,而其内心之惴惴不安可想而知。虎头人酣睡之后,笛师始而惧觉,继而急中生智,抽身走出,其凝神屏气、蹑气蹑脚的神态仿佛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地方,都能给读者带来艺术的享受。

(赵山林)

注 释

[1].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

[2].禄山:安禄山。

[3].梨园弟子:唐玄宗时在梨园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称“梨园弟子”。

[4].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

[5].兰若:佛寺。

[6].袷(jié):古时交叠于胸前的衣领。

[7].愕眙(chì):惊视。

[8].咍(hāi)嘻:睡觉时的鼾息声。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