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蛇人 蒲松龄
释义

蛇 人

[清]蒲松龄

东郡[1] 某甲,以弄蛇为业。尝畜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2] ,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3] ,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4]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5] ,窸窸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6] 。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衒技四方,获利无算。大抵蛇人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便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食,似相告语。已而委蛇[7] 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8] 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9] 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饮食,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10]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11] ,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12] ,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聊斋志异》


【赏析】

《聊斋志异》中有多篇描写有灵性之动物,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除了不少描写狐的篇章外,也涉及其他的动物,如本篇的青蛇。本篇的题目虽是《蛇人》,而实际上其主要描写的对象却是一条被称为“二青”的青蛇。

蛇,诚如蒲翁在本篇之末所说的,乃“蠢然物耳”,是蠢笨的动物。可是在蒲翁笔下,那条青蛇却显得那么有灵气,有情义。

这篇小说描写的大青、二青二蛇在玩蛇人的驯化下为观众表演。大青死后,二青又为主人去召唤来一条小青蛇。二青长到三尺余长时,身体笨重,玩蛇人已扛不动它了,无法再表演,就在东山放它回大自然去了。临别时,二青与小青依依惜别。二青在山林中数年,长达数尺,粗如碗口,常常出来追逐行人。一天蛇人路过这里,二青认出是过去主人,十分亲热;又和小青亲热相见。由于小青也已长大,蛇人就让小青依旧跟二青回去,并嘱咐二蛇说:“深山里不乏饮食之物,你们不要打扰行人,以触犯天意而遭惩罚。”二蛇垂头听训后消失在茫茫的树林中。

蒲松龄在文末感慨地说:蛇虽是蠢笨之物,但竟然有感情似的显出恋恋不舍的样子,更能认真而真诚地听取劝诫。奇怪的是有的人虽俨然是人的模样,还不如蛇,他们品行还在蛇之下——有的人背弃多年亲密的朋友或者几代惠予恩泽的主人,乘人之危而落井下石;或者对别人苦口婆心相劝而发怒,视对方为仇人。这段感慨见出蒲翁此篇的主旨与《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相同。而在描写角度上则完全不同。伊索用毒蛇来比喻坏人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而蒲翁则用蠢笨、狠毒的蛇尚有知友情、懂规劝者,来反衬负恩、不义之徒,等而下之,连蛇蝎也不如。

蒲松龄的这篇小说用具体、逼真的描写来表现蛇的种种动作。如二青临别时用头碰击竹筐,表示要与筐里的小青告别。二蛇“交首吐食”,好似依依惜别。数年之后,二青遇到昔日主人,“昂首久之”,表示在细认对方,认出对方后,它“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它飞身而上,盘住蛇人的身体,像过去表演节目时那样盘旋周转。它用过去习常的动作之重演,表示与主人的亲密、亲昵,既未忘旧,又表深情。它又一次用头碰击竹筐,表示想与小青会面。二蛇相见,双方交缠在一起,久久才分开,表示重逢时的亲热。这些都是蛇的典型动作。这些精湛、细腻的描写,充分显示蒲翁深入观察的功力。

(周锡山)

注 释

[1].东郡:秦朝时所设置的郡名,清朝时为东昌府和曹州府,即今山东聊城地区及菏泽地区。

[2].期(jī)年:一周年。

[3].笥(sì):此指盛蛇的竹器。

[4].影兆:形影迹象。

[5].丛薪错楚中:草木错杂之处。

[6].拱璧:大璧。此句意谓如获珍宝。

[7].委蛇:一般写作逶迤(wēiyí),斜行,曲折前进。

[8].踽踽(jǔ):独行的样子。

[9].罔:无;没有。

[10].从谏也如转圜(yuán):听从别人的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通“圆”,圆的物体。

[11].把臂之交:亲密的友谊。把臂,挽着手臂,是极亲密的朋友之间的动作。

[12].药石相投:投以药物、砭石,以治疗疾病。喻苦口相劝,纠正人之过失。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