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见世报 何光远
释义

[1] 世 报

[五代]何光远

天祐[2] 中,秦州[3] 刘自然主押义军[4] 案,因连帅[5] 李中令(继崇)点乡丁而西捍蜀师[6] 。有成纪[7] 县百姓黄知感诣刘求免,自然许之。自然之妻谓其夫曰:“黄知感之妻美发,倘得为妾之髢[8] ,即与免之。”知感得刘指[9] ,归与妻平议[10] 。黄妻可谓贤也,语其夫曰:“妾今幸以弱质,得附于君,发有再生,人死永矣。君若南征不返,妾有美发何为!”言讫,揽发剪之。知感亦怀痛切,既迫于差点[11] ,遂献于刘。刘亦贪残,犹为不足,春获其免,秋复差行。军须急难,莫敢申雪。于是没于金沙之阵,刘亦是岁云亡。黄妻日于灵祠陈状咒诅。

后黄家牝卫[12] 忽生一驹[13] ,及堪乘骑,方觉左胁下有“刘自然”之字,多般辨验,字益分明。邑人传之,遂达廉问[14] 。(蜀平秦之后,王太尉宗涛制置)元戎[15] 乃召其妻、子识认。刘之长子曰:“某父生平,唯好酒肉,但能饮酒食肉,是某父也。”驴遂饮酒数升,啖肉数脔,仍以头揩昵其子,泪下如绳。刘子请备百千赎之,黄妻竟为不可,出入鞭打,以报夫仇。刘子耻于姻亲,郁咽而卒。后累经丧乱,无复闻焉。故王梵志[16] 诗曰:“欺诳得钱君莫羡,究竟还是输他便。不信但看槽上驴,只是改头不识面。”

——《鉴诫录》


【赏析】

因果报应之说,是佛家语。因,指因缘;果,谓果报。过去的因缘,产生今天的果报;今天的因缘,又产生未来的果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的都是因果报应之理。基于因果之理,佛家又有六道轮回之说。六道指的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是说,众生因其善恶的表现,在六道中轮回生死。更具体地说就是,如果你修善积福,死后就可入天道(上天堂)或人道(投胎为人);如果你尽做坏事,就会入畜道(投胎为畜生)或入地狱道(沉沦在地狱);等等。

佛教于汉代传入我国以后,盛行于六朝和隋唐。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之说,也在民间普遍流行。《见世报》的故事,正是轮回报应之说的反映。故事叙唐末王建据蜀,并攻掠汉中等地。秦州刘自然主持征集义军事,村民黄知感求免。刘的夫人要黄妻献出美发作为条件。黄妻忍痛把美发剪下送去。但刘很贪残,“春获其免,秋复差行”,结果,黄在金沙地方阵亡,而刘也在这年死去。黄妻很痛恨,常常到神庙去诉冤和咒骂。

故事进入主题:黄家的驴产子,到长大时,发现胁下有“刘自然”字。这事很快传开,连官长也要查问,并找刘的妻、子来辨认,从驴子好酒肉的特点和对刘子的亲昵,显然驴子是刘所托生了。刘子拟备款赎回家,但黄妻出于愤恨,不许,日日鞭打以报夫仇云。这个故事很明显是按照佛家所谓六道轮回之说来写作的。刘自然利用手中的权力,迫黄当差,战死沙场。到刘死之后,就被打入“畜道”,转世投胎做了驴子。种恶因得恶果,可见报应不爽。这正是佛家轮回之说的说教。

六朝时,有许多志怪小说,其中如《冥祥记》、《宣验记》等则是专为佛教宣传而作的。内容大都是奉佛诵经得福,毁佛毁经得祸之类,但已有关于轮回入地狱的故事。“杀生者当作蜉蝣,朝生暮死;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冥祥记》)敦煌变文也有目莲入地狱救母的故事。唐代人物画家吴道子,绘有不少《地狱变相图》,可见唐代六道轮回说十分盛行。《见世报》叙唐末五代间事,相沿其说,是很明显的。(龙潜庵)

注 释

[1].见:同“现”。

[2].天祐:唐末昭宗、哀帝年号(904—907)。

[3].秦州:今陕西南部。

[4].义军:即义兵,临时征集御敌的乡兵。

[5].连帅:古以十国之长称连帅,后借以称地方长官如按察使之类。

[6].蜀师:指王建的军队。唐末,王建据蜀(今四川境)并攻掠汉中(今陕西南部)等地。

[7].成纪:今甘肃泰安。

[8].髢(dì):假发。

[9].指:指明意图。

[10].平议:商量。

[11].差(chāi)点:当差服役。

[12].牝卫:雌驴。

[13].驹:小马,此指小驴。

[14].廉问:查问。

[15].元戎:军事长官,此指王宗涛。

[16].王梵志:唐初诗僧。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