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狐师 李庆辰
释义

狐 师

[清]李庆辰

宫生斯和,浙人。父贸易于津,娶北村赵氏女,遂家于是焉。

生从塾师读书于萧寺。因冒籍[1] 赴通州[2] 应考,院试[3] 被黜,意颇不平。与二三窗友自州归,离村半里许,有演外台戏[4] 者,众相聚观。生见一女姿容绝代,拥挤众中,粉汗交下。未几,至台前众健儿丛中,摩肩相立,众俱若未之睹。生心怪之,归告诸友,佥[5] 云未见。

至晚,生归寝室,挑灯独坐,举首则女子立几前。生拒之,女不去。生曰:“此塾也,非女郎所宜到处,若为人见,无颜甚矣。君纵不畏人言,吾欲避嫌瓜李[6] 。请速行,友且至矣!”女曰:“予,狐仙也,予之形唯君独见之。”生曰:“市上遨游,非子也耶?毋托狐仙以诳我。”女曰:“君勿多疑。君试思市上热闹之场,塾中幽僻之地,何物女儿,能独往独来,而使众耳目如聋聩者?”生恍然曰:“君诚仙人,此来何意?”女曰:“实告君,君前生为山右富室,每于猎人手买禽兽放生。彼时予未成道,误为猎者所获,幸君救免。兹来特报此德。”生曰:“此尔辈之故智耳,非云有缘,即云报德,其实意在苟合。”女正色曰:“此何言也!予所谓报德者,非床笫之爱,乃衣钵之传。君有夙根,前程甚远,顾质美未学,犹璞玉未琢。自揣学问固陋,然教君尚觉有余。君肯师我,当竭力诲之。”生踟蹰有难色。女云:“满招损,谦受益。今汝趾高气扬,宜其一芹尚不能采[7] 。”生闻言,怒曰:“衡文者无目,于我何尤?”女曰:“不怨胜己者,当反求诸己。君不知责己,徒詈主司何为?”生曰:“此老生常谈也。予何尝不知责己?所以不平者,以他人非能胜己耳。”女云:“何也?”生云:“如某之功名以贿赂得,某之功名以夹带[8] 得,某则以关节[9] 得,某则文本不佳,以侥幸得。我何有其一?不过但凭文耳。”女曰:“此正人之所以胜己也。彼以贿赂,君当自怨无钱;彼以夹带,君当自怨无胆;彼以关节,君当自怨无门径;彼以侥幸,君当自怨无命运。数者并无,然则可凭者,文而已。君平心而论,文果佳乎?”曰:“佳!”女曰:“如文之某处,何以云佳?”历指其疵,宛如目睹。生大惊曰:“君未见吾文,何以指谬如是之不爽[10] 耶?君真神人,敢不拜服!”言毕再拜,执弟子礼。女曰:“君服我之神耶,抑服我之识耶?若服我之神,是我以术取;若服我之识,是我以学胜也。圣人之道,不过平易近人。愿君勿以奇异视我,则子之学日益进矣。”生曰:“今而后敬聆师训。”女喜曰:“孺子真可教,从此呼予为姊可也。”因呼为“胡姊”。

遂独居静室,夜为生讲贯,剖疑析义,问无不知。生偶有荒怠,辄加督责,懔若师保。每夜来,将晓即去,卒不及乱;而色厉词严,亦不敢犯之也。尝谓生曰:“读书之道,当取其精而遗其粗。古人所谓观其大略者,非疏忽也,其用心不在寻章摘句耳。今君之案头所陈者,不过讲章一卷,时文数百艺而已,其识见果安在哉?夫博览经史、诸子百家,熔化于胸中,固亦大难。第学问长进,不可不阔眼界。今之时艺,最足缚人才思,并令人无暇更读他书。然诸书与古诗文,亦不可不着意也。”生曰:“朱注[11] 可尊乎?可驳乎?”女曰:“晦翁《四书章句》[12] 一书,如暗室逢灯,夜行见炬,洵属有功于世。然其中亦有不可过拘泥者。如‘获罪于天’,天谓即理也。意以为于理不合,即与天不合,故谓天为理。若谓理即是天,天即是理,似乎误矣。果如晦翁之言,则‘天厌之’,何不云理厌之?‘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何不云理将以夫子为木铎?并‘理丧予’、‘吾之不遇鲁侯,理也’、‘夫理未欲平治天下也’等句,皆改成‘理’字,可能讲乎?予不必多赘。如此等处,当独具眼力,不可为古人所愚。非必一知半解、强词夺理,便欲压倒古人。夫取其意,何可摘其非?尊其言,不必护其短。此平心之论。何必先存一尊之驳之之见于胸中耶?至朱子《诗经注》[13] ,则多有模棱语。如《郑风》[14] ,率指为‘淫奔’,且如‘此疑亦淫奔之词’,既疑何注?拘泥处如‘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何其迂阔[15] !夫辱不辱在人,受辱不受辱在己。焉有嫁不及时,遽来强暴之辱?遂令贞信自守者,以此为可惧。吾想极乱之世,尚不致如此,况‘二南’[16] 被化之国[17] 乎!此等处可以不必死于句下也。”生闻言,如晨钟暮鼓,入耳豁然,遂悦服遵教。每塾中课题,女先一日即知,为生讲析研究,俾成佳作。漏尽女自去,生始就枕。

如是年余,生文思大进,塾师不能易一字。同学者共猜之,然不料其有是[18] 也。

一夜,有同学生起溺,闻生室中有人声,舐窗私窥,见生孤坐灯下,言犹未已。叩扃穷诘,生不能隐,具以实告。同学生曰:“妖由人兴,不早与绝,是自求祸。伊谁见古来名儒,有受业于狐者?学品果优,避之不暇,况公然敢犯函丈而居师位乎?”盖阳虽规诫,而阴怀忌妒。因与众约,次日各持利刃,突入生室,左右乱击。生见女怫然而去,乃谓众曰:“请君不必恶作,彼已去矣。”众乃挽生同榻。生忿未眠,闻窗外女呼曰:“宫生学业已成,拾青紫[19] 如拾芥,好自为之。毋荒旧业可也。予与君缘分已满,即无诸君此举,予亦不久留。尚烦寄语诸君,如某某与我有一面缘,五年后会于石桥,志之勿忘。予去也!”众聆言,不胜悔惧,急开户出视,但见星月皎洁,银河在天,而女已渺。

后生与众友同车入都,应春闱[20] 试。至通州,经石桥,见一女子姿容绝代,自对面来。众目送之曰:“美而艳。”生审视,曰:“是胡师也!”下车即不复见。众亦惊叹久之。是科宫高捷南宫[21] ,其友亦同榜登第。

——《醉茶志怪》


【赏析】

本篇写一个落第举子,在女狐仙的悉心指导与点拨之下,终于“文思大进”,并再试奏捷登第的故事。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代读书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读书的境界虽然心憧憬之,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想入非非的读书人只能诉诸梦中。本篇正是作者这种“白日梦”的曲折反映。

作者梦想中的这位“添香夜读书”的“红袖”,是一位“姿容绝代”的年轻女子。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内秉异质,熟谙“四书五经”,通晓古诗文赋,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更属难能可贵。大约作者也知道如此秀外慧中的理想型女子当世罕见,便把她的身份定为“狐仙”,此当属灵异一类,非世上人也。

当然,故事一开始,免不了有市廛惊艳与夤夜自荐的戏剧性窠臼,不过,此番狐仙自荐的“非床笫之爱,乃衣钵之传”,如果宫生肯师从于她的话,她“当竭力诲之”。

大凡古代少不更事的读书人,即使落第如宫生,也都免不了有自视甚高的通病,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岂肯轻易俯就而“执弟子礼”,于是,女狐仙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一芹尚不能采”——你连秀才都没有考取呢!

大约古代的落第士子,都有一番振振的言辞:自己的文章是好的,之所以不中,一怨主考官不识货,二怨别人走歪门邪道——有的贿赂,有的夹带,有的通关节,有的碰运气。岂料这些理由遭到了女狐仙的逐一批驳:你应该怨自己没有钱去贿赂,没有胆量去夹带,没有门路去通关节……这里,作者借狐仙的口,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场的舞弊。

接着,在女狐仙历指其文之疵的情况下,宫生才心悦诚服地拜她为师,“今而后敬聆师训”。

以上为故事的第一部分,写邂逅、自荐、拜师的经过;接下来文章的第二部分写静室导读,剖疑析义的具体过程。作者通过狐仙的话,批判了腐朽迂阔、曲解经义的谬误,指出盛名如朱熹,其注尚不足信,反对盲目崇拜权威,提倡“独具眼力”的读书方法,认为只有“阔眼界”,才能使“学问长进”。按照女狐仙的读书方法,宫生果然“文思大进”,其文章连塾师也“不能易一字”。

宫生学业上的突飞猛进,招来了同窗的忌恨,因此,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宫生被迫与狐仙决绝师生之恩以及科举奏捷的经过。作者冷隽辛辣的文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读圣贤书的文质彬彬的同学生,因为忌恨,居然拔刀相向,“左右乱击”,对这位“美而艳”的女狐仙,演出了一场全武行。作者运用春秋史笔,以“阴怀忌恨”一语褒贬,充分揭示了自诩“学品优”的同学生的可怖嘴脸,言简意赅,入木三分。

结尾是皆大欢喜:宫生南宫高捷,其友亦同榜登第。至于他和女狐仙的关系亦中规中矩,符合圣人遗训:“发乎情,止乎礼”,“卒不及乱”。更何况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已经交代,宫生已“娶北村赵氏女”;作为教师,女狐仙自然功成身退。这就成了故事的一个最平凡不过的结局,当留给人们以不少遐想吧!

(储有明)

注 释

[1].冒籍:假冒籍贯。

[2].通州:今河北通县。

[3].院试:清代童生试最高阶段的考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称“院试”。

[4].外台戏:临时搭台演的戏,因多在农村野外,故也称“草台戏”或“野台戏”。

[5].佥:都。

[6].避嫌瓜李:在瓜田弯腰提鞋子,在李树下整冠,都会有可能被怀疑为偷窃瓜果,应注意避免招惹怀疑。

[7].采芹:古代科举制度称考中秀才入学做生员为“采芹”。

[8].夹带:考试时私带与试题有关的资料。

[9].关节:谓通贿请托。

[10].不爽:不错。

[11].朱注:指宋代理学家朱熹作注释的一系列儒家经典。

[12].晦翁《四书章句》:晦翁即朱熹,《四书章句》是他注释儒家经典《四书》的重要著作。

[13].朱子《诗经注》:朱子即朱熹,他为《诗经》作训诂、释义的著作应名为《诗集传》。

[14].《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15].迂阔:迂腐而不切实情。

[16].二南:《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

[17].被化之国:教化和平之国。

[18].有是:指有此师。

[19].青紫:古代丞相、太尉都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则银印紫绶,这三府官地位最高。这里指代高官显爵。

[20].春闱:闱,考场。古代科举制度考试时间定在春夏之间,又称会试或春试。

[21].南宫:古称尚书省为南宫,又称礼部为南宫。此处喻指进士及第。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