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八月槎 张华
释义

八 月 槎

[晋]张 华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1]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2] ,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3] 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4]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5] 。”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博物志》


【赏析】

本篇为《博物志》的名篇之一。写的是奇妙动人的浮槎传说。关于这一传说,《拾遗记》卷一也有一段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槎)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伟也。”今人或以为巨槎可能是古人见到的外星人的载人宇航飞行器,此说虽然有待科学印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巨槎传说反映着古人企图飞往宇宙的美丽幻想,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和《拾遗记》的记载比起来,《博物志》的“八月槎”更具小说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张华把浮槎传说与汉代的严君平与牛郎织女的神话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这个传说更大的艺术魅力。

当作者劈空而起“天河与海通”之后,就想象着海边人由海乘槎通天的壮举;接着,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天上的星宫瑰丽景象:星光灿烂,无边无际,不分昼夜。这种描写虽然是想象的,但这种感觉却是真实的,我们仿佛真的置身其中,尽情地领略着宇宙自然的奇美与壮观。天宫总体展现之后,作者又把我们带入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这里,作者虚写织女,实写牛郎,使牛郎织女形象化起来。

如果作为一般传说,故事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以小说的笔法,写出了人物的对话及情节的发展。牵牛人惊问乘槎人,乘槎人又问牵牛人,而牵牛人“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的回答,又给人们留下了悬念。后来乘槎人果然至蜀,并问君平此事,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君平所说的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这里,晋人访汉人已奇,汉人的神算更奇。看来,作者引入汉代严君平卖卜于蜀郡之事,似乎是为了解开前面的悬念,其实又给人们留下新的悬念,从而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可见,采撷故实、传说以入小说,在古代博学的文人小说中,不是一种卖弄,而是一种手法。作者正是以丰富的想象与博学的才智,具体地描绘了天河与海通的神奇景象。在这里,天人凡人,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在这里,浪漫传说与历史故实,传说色彩与虚构笔法巧妙结合,从而使这个古老的海槎传说具有了浓厚的小说色彩。

(陈惠琴)

注 释

[1].不失期:日期固定,从不改变。

[2].茫茫忽忽:无边无际,看不清楚。

[3].次:停留的处所。

[4].严君平:汉时蜀人。相传他常在成都市上算卦,非常灵验。

[5].客星:指忽隐忽现的新星。犯:侵犯。牵牛宿:牵牛星。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以看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