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亦若公 乐钧
释义

亦 若 公

[清]乐 钧

族祖亦若公,为邑诸生[1] 。一日病甚,觉其气自口出,遂离形飞于窗外。但见云霞丽天,长空万里,意所欲到,身即随之。飘飘然,泠泠然,乘云御风,不逾其乐也。既而身在极西,见阳鸟[2] 入于虞渊[3] 。日暮徘徊,欲归不识路。忽有数鸟东还,因与俱飞,疾乃倍于鸟。

少选到家,见己身僵卧室中,而飞入者又一身也。妻、子环卧身而哭,己从旁慰止之,妻、子略不顾。乃大声叱喝之,即又不闻。始悟己为异物。犹忆气从口出,因以其触口,试入焉;豁然两身合为一体,呻吟而苏,弥觉滞重,不复如向者之翱翔自得矣。

后三十年卒。公之始苏也,谓人曰:“死为极乐所,吾今始悟庄生‘决疣[4] 溃痈’[5] 之说。”

——《耳食录》


【赏析】

本篇讲述了人病重时“魂”去西天之事。对于死,人们往往是恐惧的,这大概是因为人间毕竟是美好的缘故吧!我国古代关于死有各种奇异的传说。例如晋有颜子渊、卜子商死为地下修文郎的故事,隋有韩擒虎死作阴司阎罗王的故事等。我国古代文人谓:“君子视死如归”,将人死了比作回家,说得既潇洒又符合自然规律。有人把孔子之死比作如同泰山颓落一般,说得既伟大又庄重。而老庄哲学则主张“遁世”、“出世”,以超脱现实世界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不过,人死后究竟“去”何处?始终还是个“谜”,永远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之中。这样,宗教中的“天国”、“净土”(极乐世界)之说,便成为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本篇的作者无疑是抱着这一幻想而创作了此文。

一般说“天国”、“净土”非凡体可居,只有想象中的精神可去。古人把这种精神叫做“魂”,而“魂”又能离开形体而存在。又,旧时谓人的精神灵气为“魂魄”,故有“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之说。中国古代佛教兴盛,它创立的“净土宗”,专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标的,方法简便,称为“易行道”。据说,修行证果者,十方“净土”,可以随意往生。本文的故事,包括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必定受到这种宗教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在文人中广为流行的老庄哲学思想影响。

近代创立的“灵魂学”,大概还未研究出什么结果;佛教中“西方净土”一直未为科学所证明,但有两句俚语,值得正在追求和向往“天国”、“净土”的人们所琢磨。那就是:“疾病足以伤身,应在于无疾时谨慎;死亡虽为常事,贵在死后留名。”

(纪乃咸)

注 释

[1].诸生:这里称已入学的生员。

[2].阳鸟:古代想象中的鹏鸟之类的大鸟。

[3].虞渊:神话传说中日落的地方。

[4].疣:中医学病名。又称“千日疮”,俗称“坚头肉”。

[5].痈: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2: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