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黄精婢
[五代]徐 铉
临川[1] 有士人唐遇,虐其所使婢。婢不堪其毒,乃逃入山中。久之粮尽,饥甚,坐水边。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濯水中,连根食之,甚美。自是恒食。久之遂不饥,而更轻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兽走,以为虎而惧。因念:“得上树杪,乃生也。”正尔念之,而身已在树杪矣。及晓,又念当下平地,又歘然而下。自是意有所之,身辄飘然而去,或自一峰之一峰顶,若飞鸟焉。
数岁,其家人伐薪见之,以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其在绝壁下,即以网三面围之。俄腾上山顶。其主亦骇异,必欲致之。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过得灵药饵之尔。试以盛馔,多其五味,令甚香美,致其往来之路,观其食之否。”果如其言,常来就食。食讫,不复能远去,遂为所擒,具述其故。问其所食草之形状,即黄精也。复使寻之,遂不能得。其婢数年亦卒。
——《稽神录》
【赏析】
黄精是道家推重的药草,张华《博物志》:“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传说中的神仙如陆通、尹轨、王烈等,都有服食黄精的经历。但这篇笔记显然不在于介绍黄精的功效,而是以志怪的形式,叙述了一则下层婢女惨遭虐害的社会故事。
虐婢现象是封建等级压迫制度的产物。故事中主人的身份是“士人”,却泯灭了起码的人性。那婢女不堪其荼毒,逃入深山,靠觅食黄精维持生命。尽管时时遭受着饥饿和野兽的威胁,但她遇上主家寻捕时,仍不顾危险,逃上山顶。对她来说,主人的魔掌比什么都可怕。
黄精一名“救荒草”,幼苗可食。尽管有一定的药效,却毕竟不能当饭吃。《太平广记》有《陶尹二君》一篇,记载自秦时避乱入山幸存下来的一对毛女毛男,以柏子、松脂果腹度日的。柏子、松脂,也是传说中的仙药。据这对男女自述,初起食时,浑身生疮溃烂流出脓水,肠如刀绞一般,日久毛发都变成青色,也不知自己是活是死。故事也说他俩“凌虚若有梯,步险如履地,飘飘然顺风而翔,皓皓然随云而升”,玄虚得很,显然是发现者对野居者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得以幸存的奇迹所产生的一种误解和神化。野人生活的实际情形如何,稍有常识的人们都很清楚,这是不用在此赘述的。
可恶的是那士人并未就此停止迫害,同样可恶的是还有帮凶出主意助纣为虐。在强力追逼围捕不得的情形下,又设计诱捕,终于使可怜的婢女再落虎口。婢女的堕入圈套,是出于人的饥饿求食的本能,这恰恰说明了“恒食”黄精后种种神效的无稽。士人对逃婢“必欲致之”,显然是为了利用她得到自己心目中的仙药,但婢女并未与他合作。数年后她悲惨地死去了,在凶残的环境中她不可能活得长久。这就是我们在这篇志怪笔记的文字中,所读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故事。
(穆 俦)
注 释
[1].临川:今江西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