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幡绰
赵璘
玄宗问黄幡绰[1]:“是勿儿[2]得人怜?”对曰:“自家儿得人怜[3]。”上又尝登苑北楼,望渭水,见一醉人临水卧。问左右:“是何人?”左右不知,将遣使问之。幡绰曰:“是年满令史[4]。”上问曰:“汝何以知?”对曰:“更一转入流[5]。”上笑而止。上又与诸王会食,宁王[6]对御坐喷一口饭,直及龙颜。上曰:“宁哥何故错喉[7]?”幡绰曰:“此非错喉,是喷嚏。”
〔注〕
[1]黄幡绰:唐玄宗时著名优人。优人是以滑稽诙谐的语言即兴表演的艺人,常侍候在帝王贵官身边。
[2]是勿儿:即何儿。
[3]自家儿得人怜:原注:时杨贵妃宠极中宫,号禄山为子。肃宗在春宫,常危惧。上闻幡绰言,俯首久之。
[4]年满令史:任职期满的令史一级小官。
[5]转:此指转迁,即官吏按一定次序升迁。入流:唐时,官吏凡官阶在九品以内的叫流内,九品以外的叫流外,九品外的官员进入九品内称入流。
[6]宁王:唐玄宗的哥哥李宪。
[7]错喉:吃东西呛着了。
从形式上看,本篇似乎不大像小说,它只记录了优人和唐玄宗的三次对话。但如果读者能够知道这些对话的背景,根据对话的内容设想当时情状,那么一定会感到这简要记载的小说意味。我们不必完全按照近代西方的标准来界定中国古典小说,而应该看到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阶段性和多样性。像本篇,既可以视为在形态上尚不成熟的小说(它有人物、有情节,但表述上对话多于叙述,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也不妨把它看作是文言小说的一种独特样式,此后的小说史上仍能见其流脉。
黄幡绰与唐玄宗的第一次对话,触及了当时政治上极敏感的问题。唐玄宗宠信杨贵妃,杨贵妃又宠爱安禄山,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反感而忧虑。黄幡绰虽沉沦于优伶地位,没有资格上书进谏,但他显然关心国事,又有接近皇帝的机会,就利用玄宗的问话,巧妙地提醒他,别忘了自己的儿子。这是典型的“谲谏”。
第二次是纯粹的插科打诨。黄幡绰利用一字多义开了个玩笑。所谓“更一转入流”,是说再迁转一次,就可以“入流”,即做九品以内的官了,而对那个醉卧渭水之滨的人来说,再一个转身就要掉到河流里去了。迁转和转身、升官和下水两码事被黄幡绰胡乱扯在一起,显示了他的智巧,令人忍俊不禁。
第三次是对尴尬场面的化解。宁王吃呛了,玄宗有点不高兴,黄幡绰打岔道:“这叫做喷嚏,就是喷‘帝’呀。”利用谐音字,把一场可能的不愉快变成了众人的笑声。
(董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