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题红怨 范摅
释义

题红怨

范摅

明皇代,以杨妃、虢国[1]宠盛,宫娥皆愿衰悴,不备掖庭[2]。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顾况[3]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4],遣出禁内者不少。或有五使[5]之号焉。和曰:

愁见莺啼柳絮飞,

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后亦一任范阳[6],获其退宫,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注〕

[1]虢国: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与唐玄宗有暧昧关系。

[2]掖庭:皇宫中的旁舍,嫔妃的住所。

[3]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曾任著作佐郎。

[4]宸聪:皇帝听到。宸,帝王的代称。聪,指帝王耳闻。

[5]五使:唐宋行大典时所置五官,均命大臣任之。

[6]范阳:唐郡名。治所在今天津市蓟州区。

本篇选自《云溪友议》。

自汉以来,帝王嫔妃颇多,而以唐明皇(玄宗)为盛。《新唐书》所叙,开元、天宝中,宫妃大率至四万。宫女深居内苑,不但没有出宫自由,甚至连捎个信出来都不可能,因此她们常常在树叶上题诗,让它随御沟流水漂出,以聊作寄托。这种红叶题诗的故事,在唐人孟启的《本事诗》、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宋人刘斧的《青琐高议》、王铚的《补侍儿小名录》中都有记述,只是情节相类而事主各异,而范摅的《题红怨》是唐人记载中最为完整和典型的。

《题红怨》深刻反映了皇宫内苑对宫女的摧残和宫女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内苑嫔妃众多,美女如云,但唐玄宗仅宠杨贵妃和虢国夫人,正是白居易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即便是少数女子通过竞争而受宠,那也是短暂而靠不住的,因而也在“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中苦度忧伤的岁月。所以她们“常书落叶”,以发泄怨忿和寄托爱情。篇首诗句“旧宠悲秋扇”,以秋扇被抛弃比喻皇恩之中断;“新恩寄早春”,说皇帝又有了新的宠幸,补叙“悲秋扇”之原因。而篇末诗则更表现了她们被禁锢的痛苦和对人间生活的渴望。“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说终日闲在深宫,美好的青春岁月像匆匆流水不断消逝,怎不叫人痛惜和悲鸣呢?“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在孤独无聊之时,她们只好将满腔怨忿倾泻在一片片红叶上,寄希望于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此诗妙在托物寄情,曲折传意,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据载,玄宗、德宗、宣宗、僖宗时都曾发生过红叶题诗的故事。顾况等诗人正是以充满同情的笔墨给以酬和,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她们的痛苦生活,客观上也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宫廷女子的摧残。

另一方面,故事叙写卢渥舍人临御沟得诗,后来又恰与题诗宫女喜结良缘,表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社会理想。

小说巧妙地选取红叶题诗、诗人和诗、卢渥舍人与宫女结成夫妻,以及宫女睹红叶而嗟叹等典型事例,将红叶作为叙写的核心,不仅首尾呼应,且与宫女的怨忿浑然一体,既突出了主题思想,又收到了巧妙而自然的艺术效果。这个故事直接影响宋人张实创作的《流红记》(刘斧《青琐高议》卷五收录)。在《流红记》里,于祐在御沟拾得一片题诗红叶,自己也题二句于红叶上,置于上流水中,流入禁苑。不想后来于祐娶的宫女韩氏,正是红叶题诗之人,而于祐和诗之红叶也恰为韩氏所得。御沟红叶的故事由此而表现得更加细致完整。

(曾良)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5: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