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山石
释义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鉴赏】 这是一篇汲取散文养料的写景游踪体诗歌,写得畅快淋漓,诗意盎然。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夏秋间韩愈闲居洛阳时。所游地当为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有李景兴、侯喜、尉迟汾。读罢全诗,读者宛如身临其境,与韩愈等人一起在空灵、宏阔的山林之中自由地游览了一番!

诗人一行人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毫无郁郁不得志之感,出来了就应该完全拥抱大自然,把生命与自然相交融。不知不觉,幽暗的黄昏已经笼罩了大地,他们走进了蝙蝠盘旋的洛阳北惠林寺。首句写寺外山石险峻不平,道路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蝙蝠乱飞,荒凉陈旧,一座深山古寺便突显出来。寺僧把诗人等领进前堂,而新雨时至,院子里的芭蕉叶经过雨水的洗涤显得更大更绿了,栀子花也更加丰美了。

寺院的僧人很是热情,带他们欣赏古寺的壁画。夜幕太深,便燃起火把,但还是看不清楚。“稀”字既指看得不真切,又似道出壁画的珍贵难得,一语双关,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深夜降临,寺僧为他们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虽是粗陋的斋饭,他们却很满足。在寂静得连虫子都不再鸣叫的深夜,安闲地躺着,用心欣赏泻入门窗的清辉。

翌晨诗人独自离去,在“烟霏”的世界里,踉跄地穿梭在浓雾之中,“出入高下”,忽前忽后,摸索前进找寻方向。烟霏既尽,朝阳熠耀烂漫,红光异彩。诗人继续前行,穿行于高大的松枥树之间。听着清涧的淙淙水声,赤着脚享受流水轻拂肌肤的快乐。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诗人的衣裳。诗人早行山间,风光无限,其乐无穷,自然地引出最后一部分的抒情写怀。

人生在世,这样自得其乐,又何尝不可呢? 为什么要让世俗的愁绪羁绊自己的心灵呢? 与我一起同行的伙伴啊,怎么能到年老还不返乡呢?韩愈宦海沉浮,陟黜升沉,身心俱疲,满腔的愤懑与抑郁之情难以排遣。而此次惠林寺之游,诗人放松心情,自由自在,尽情体验山中的自然美、人文美和人情美,与“为人��”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照,因而萌发了归乡、归耕、归隐的念头。

此诗在形式上,用明丽浓墨的语言,体现遒劲清新的特色;结构上,按游踪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一组组镜头——如画诗意的景象,用蒙太奇的手法,截取典型的事物与行踪。这全面体现了韩愈务去陈言、以文入诗的特色。方东树称赞道:“不事雕琢,自见精彩,真大家手笔。许多层事,只起四语了之。虽是顺叙,却一句一样境界,如展画图,触目通层在眼,何等笔力! 五句、六句又一画,十句又一画,‘天明’六句,共一幅早行图画。收入议。从昨日追叙,夹叙夹写,情景如见,句法高古。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他人数语方能明者,此须一句,即全现出,而句法复如有余地,此为笔力。”(《昭昧詹言》)

作者:叶洁洪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99-400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