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河湟
释义 河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鉴赏】河湟,即今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流域一带,唐时是唐朝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侵占了河湟地区,唐政府虽多次想收复失地,但屡败而归。诗人赵嘏《降虏》诗云:“河湟不在春风地,歌舞空裁雪夜衣。”河湟由此成为唐代统治者与百姓心中无法忘怀的痛。杜牧有感于时局维艰,迫切地希望当权者收复河湟等失地,此诗正表达了诗人忧时爱国的信念。

首联分别从元载与唐宪宗入手,表达对前人收复河湟决心的敬佩之意。元载曾经谋划对西北用兵,收复失地,可惜却不为代宗所用。宪宗也曾对河湟关心有加,但却赍志而殁。英雄无力回天,令后人扼腕叹息。

颔联则借用晁错被杀与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表达对元载与宪宗壮志未酬的感叹。晁错励精图治,却在七国之乱中被冤杀;黄帝乘龙升仙,则暗喻宪宗被宦官所杀的史实。以张良、晁错、黄帝等比喻元载、宪宗,足见诗人对二人的景仰之情。

颈联则实写河湟百姓的悲惨处境及忠君报国之心。苏武在西域牧羊十九年,历经艰辛,但始终不忘汉室。河湟的百姓也与苏武一样,虽然穿着少数民族的衣服,为吐蕃人牧羊驱马,但他们忠于唐室的决心却丝毫不会动摇。“白发”与“丹心”,一白一红,色彩的鲜明对比可见忠贞爱国之心。

可惜河湟百姓的一片忠贞之心被唐朝的当权者们辜负了。他们沉醉于从河湟传来的歌舞曲,又如何会记起有朝一日去收复河湟之地,解救那些被异族欺凌的百姓呢? 当河湟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中时,朝廷的那些当权者们却还有闲情逸致。一“闲”字,将统治者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状态勾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心国事、奋发进取的豪情壮志,既有对河湟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对统治者腐败无能的愤慨,不失为杜牧七律中难得的佳作。《问花楼诗话》云:“律诗至晚唐,义山而下,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宕奇丽,排偶中时有奔逸之气,盖确论也。”此诗足当此赞誉。

作者:乐云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27-52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