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渡湘江
释义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鉴赏】据《旧唐书》本传载:杜审言“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起兵,乘武则天病危时发动了宫廷政变,武则天避位,唐中宗复位,张易之兄弟被杀,武氏势力受到一次打击,同时,像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等依附于张易之的文士也大批被贬岭外。这首诗就是这一时期写的。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杜审言渡湘江南下。这美好的春天让他想起了昔日游园林的情景。那时多好啊,也是春光明媚,更妙的是三五亲朋或咏诗作对,或把酒临风,谈笑风生,或军国大事,或平日趣闻……由于仕途上春风得意,自然心情畅快。此时,花在欢笑,鸟在歌唱。而如今,同样是美好的春天,同样是鸟语花香,心情就截然不同。仕途不顺畅,人生不得意啊。今昔对比,更显今日之悲。人生之境况,竟使花鸟都为之悲愁。花鸟本无意,其中缘由全在人之心情。视花鸟有情有意,这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情怀。这在现代人眼中,是荒唐可笑之事。但在诗性思维中,万物有灵,天地共感,这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在中国文学中,常常有一些“无理而有情”的言说,如《庄子》中有蜩与学鸠对话,“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知鱼之乐等“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欧阳修有“泪眼问花花不语”等。宇宙万物,花鸟草虫,一飞一走,一动一植,皆是生机妙流的生命体,皆是有情有义之存在。它们如人一样,能说能笑,有爱有恨。这是富于诗性特征的中国文学的生动表达。这些言说,如仅仅从“无理而有情”来解释怕是说不通了。在诗性思维看来,这种表达,既有情也有理。善解诗者,应情通万物,花草可以如人一样,亦有其忧亦有其笑。视物如己,心物一体,正是中国文学的诗性智慧之所在。这里的花鸟作“边愁”,也应作如是解。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是比较早的。花鸟都为之悲愁,更不要说人了,可见其内心情状。花鸟到底在愁什么呢?

末尾两句从鸟的视角来写,也就是说“独怜”的主语是“花鸟”。让花鸟悲怜的是,一个长期在京城生活工作的人突然间要向南方去,而不是像湘江一样向北流。这是被主流抛弃了啊,言下之意就是得不到皇上的重用了。这是封建社会文人的一大悲哀。末句写法独特,堪称妙笔。又人之行程与水之方向的对比,也颇有几分新意。

全诗没有一处直接抒情,但内心之悲凉直透词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说此诗“练神修意,另出手眼,遂令光景一新”,《汇编唐诗十集》举此诗为“初唐七绝之冠”,都得此诗之要旨。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3-24-2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