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释义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鉴赏】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歌说的是:我到洛阳去拜访才子袁拾遗,不料他却已经被流放去了外地。虽然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却怎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这般美好。

这首诗安排了两个心理转折。一是走访不遇,在作者心中,袁拾遗是个大才子,所以特意从家乡襄阳到洛阳,想去拜访他。首句“洛阳访才子”,暗用了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自古洛中才子多。把袁拾遗同西汉大文豪贾谊相比,足以说明他对袁拾遗的推崇备至。却万万没想到,要拜访的人被贬遥远的岭外了。这里的“江岭”是指大庾岭(今江西省与广东省分水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许多文人流放岭外,如沈佺期就是唐代较早被贬到岭外的文人。想访而不得,这是一个心理转折。这个心理转折,隐含了作者的不平之鸣,竟然大才子都被贬了!当今世道太不看重人才了。另一个心理转折是,常人认为,南方的气候比北方的要好,但作者并不如此看。“梅花早”、“北地春”这里用了“一枝春”的典故。《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在寒冬开放,也是大庾岭特有的一道景观。“一枝春”成为梅的代称。后世文人多有描写,如宋黄庭坚“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陈师道“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就是用这一典故。这首诗尽管没有用“一枝春”三个字,但以“梅花”与“春”作比,改用陆凯的诗句是明显的。为什么梅花开得早的江南不如春天的北地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岭南是贬所嘛。北地洛阳才是文人们向往的大展宏图的地方。

此诗尽管有两个心理转折,也暗用了两个典故,但毫无凝滞之感。语言浅易,语脉平和,是一首巧夺天工的好诗。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62-63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