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游子吟
释义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鉴赏】《全唐诗》这首诗题下有一个小注:“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卑微的职务。若依这个小注,那么该诗应作于其居官溧阳迎接母亲而作。但全诗分明是写儿子出门远游,临行前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儿子有感而作。看来这个小注不是很可信。

母爱普通而伟大,表现在很多方面。诗人独具匠心,选取母亲为游子缝制衣衫这一极平常而又最足以表达母子之情的场景加以刻画。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即线和衣。这两句虽然是并列和相互独立的,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慈母”深爱即将远游的儿子,手中之线必然要缝游子身上之衣,把母爱一针一线地密织在游子的衣衫上,为诗情的逐步升华蓄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母亲的动作和心理。母亲担心儿子在外无人照料,衣单身寒,所以要密密麻麻地缝,缝得结实,以免儿子有线绽衣穿之苦。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这细致入微的动作流露出来。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尚未出门,母亲已担心其长久不归,盼望其早日归来。这两句还隐含着一种民间风俗,即家里有人远行,母亲或妻子要为远行者做衣服,而且要做得针脚细密,否则远行者的归期就会延迟。江浙地区至今仍有这种说法。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凝结着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和深情。

前四句是直叙母爱,末二句则是前四句的升华。诗人以“寸草心”比喻儿子的一点孝心,以“三春晖”比喻母爱的温暖,以小草不能报答春光照临的恩,比喻儿子永远报不尽母恩。以前的诗人多是用春草来比喻离情别恨,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人却用来比喻人世间母子的真挚情感,从而使这首诗跳出了小己对慈母的感激之情而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语言质朴真切,比兴形象生动,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宋刘辰翁评之为:“诗之尤不朽者。”(《评孟东野集》)清贺裳称:“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载酒园诗话又编》)虽然他们是从儒家忠孝的观点来品评的,但也可见这首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普天下儿女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陈鹏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56-35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