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寄韩潮州愈
释义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鉴赏】元和十四年(819),因唐宪宗迎佛骨兴众伤财,韩愈上《论佛骨表》谏陈大义,触怒宪宗,遭到贬黜,迁官潮州,途行至蓝田县,遇到赶来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名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贾岛素与韩愈友善,闻见此诗,有所感怀,遂作《寄韩潮州愈》。

诗人开篇说,我的心曾经和你一道,登上了南去的船只,一直行驶到南部天际潮水的尽头。“曾”点明友情笃厚,早在韩愈上船离京的时候,诗人就一直牵挂着他的行程。“天南”即天的最南端,其实是岭南,和“潮水头”均表示贬所的遥远。首联两句写出诗人对韩愈的关心,显示了情真意切的友谊。

颔联写诗人在长安阅读到韩愈的诗篇,深受触动,写了一封书信慰问,约约算来,已经度过泷水了。“篇章”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华岳”以西岳华山代指京师长安。“泷流”,在今广东省罗定市内,是古代岭北经西江入粤的主要通道。“过泷流”非谓现实,诗人显然是不可能知道书信的行程,仅仅出于合理的估摸和想象,可以想象诗人正日复一日地牵挂着友人,措辞看似平淡,却深寓挚情。

颈联两句也是诗人的想象。岭南多险山深水,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时代,通往岭南的道路是险峻坎坷的。漫长而曲折的驿路如同悬挂在山峰上一样,直插天空,仿佛割断了漂流的残云;潮州城近海而建,海浪往往侵蚀到城根,久经海水的老树尚且被折磨得秋意浓郁。“秋”是虚指,岭南属热带物候,秋天林木亦不甚萧条,这里以老树在海潮侵袭下不断凋零来反映韩愈的艰难宦游处境。诗人的这种想象,绝不是空中楼阁,也许日常接触了有岭南经历的僚友,以他们的描述为蓝本,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诗人对韩愈行程和任所表达了深沉的忧虑感,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孜孜关怀之情。

诗歌发展到末联,忽然变得明朗乐观,一反颈联中深重的忧虑,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南方林间多瘴气,往往容易致人疾病,总有一天大风会吹散岭南的瘴烟,人们得以安心地生活;那时候朗朗明月,升起在潮州的浪西楼上,普照着大地,涤荡尽人间一切不平事。韩愈因力谏宪宗迎佛骨而获罪,他对国家的拳拳之心,总会被人们所理解。诗人针对韩愈的诗句“好收吾骨瘴江边”而发,劝慰友人不要绝望,相信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

从诗人对韩愈的关怀和安慰来看,诗人是支持韩愈上表劝谏的。但诗人早年为僧,还俗之后也有对僧侣生活的怀念诗作,宪宗如此隆重地礼遇佛骨,他也许感到欣慰;韩愈的《论佛骨表》观点颇为激烈,有灭佛之论,他不以为怪,大概也认同于韩愈对迎佛骨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判断,彼此的求同存异之心,仿佛可见。

作者:徐昌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86-48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