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夏日南亭怀辛大
释义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鉴赏】这首诗写夏夜池边水亭乘凉时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知音难觅的感慨。夏日纳凉,本是人间细琐之事,但作者于细微处见深情,诚如《唐诗镜》评孟诗云:“孟浩然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首诗堪称代表。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自然入笔,《王孟诗评》说此处“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日落西山,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月影在池水中荡漾。“忽”、“渐”二字写得妙,日落月起,一快一慢,表现出作者厌恶日晒而凉爽即来的心理愉悦。“池”字暗合“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俗语,给人无限心理期待。“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这一系列的动作,自然闲适,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隐士之情和隐者风范。一“凉”字、一“敞”字,流露出的是作者身心为之大放的情境。语序的有意颠倒,起到了一种更加奇妙的艺术效果。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是被历代推崇的写景佳句。晚风徐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入体入心,夜阑人静,露滴翠竹之声清晰可闻。“送”字是拟人化手法,也写出晚风的可亲。“清响”二字更显夏夜之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和。这两句,前写嗅觉,后写听觉,却触动赏诗者的五官四肢,宛若身处这夏日的凉爽之中。《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陈继儒的话评说这两句:“风入松而发响,月穿水而露痕,《兰山》、《南亭》二诗深静,真可水月齐辉,松风比籁。”在这恬静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己畅谈,那么就弹琴聊以自遣吧。可是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于是更加怀念故人。作者于落笔之处才点题,表露心迹。知音难觅,本是文人的普遍的文化情怀,这里说无知音,至少有两层含意。一是说,辛大是作者的知音,要是此时他在这里该有多好。二是指作者仕途中无引荐的伯乐,在这宁静的夏夜,对月抒情,想朋友的同时也在想自己的人生。

全诗感情细腻,文字行如流水,淡而有味,是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诵读起来,也有一种音乐之美。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2-53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