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塞下曲六首(其二) |
释义 |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鉴赏】“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写得很多的乐府旧题。卢纶《塞下曲》组诗共六首,有说是题目应为《和张仆射塞下曲》,这是第二首。首句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在夜暗星稀的晚上,树林里的光线更加黯淡,忽然一阵疾风吹来,草木为之惊颤。密林中有可能是隐藏着猛虎,也有可能是埋伏着敌军,总之是周围有危险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明写“草惊”,其实是人惊,渲染了一种异常紧张的气氛。面对这种危急情况,将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慌失措,而是立即熟练地拉起硬弓。虽然诗人只写将军引弓的力度,没有描写将军射箭,但我们可以想象出将军迅疾向草丛引弓猛射的动作和情态。诗人接下来并没有说危险是什么,也没有说是否射中目标,而是留下悬念,让读者猜测。到了第二日清晨,将军再去昨晚的地方,才发现是一场虚惊,中箭者只不过是一座石头。“石棱”为石的凸起部分,异常坚硬,而羽箭竟然“没在石棱中”,从中可出将军膂力过人,艺高胆大,给全诗抹上奇特的浪漫色彩。 全诗化用了汉代名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猿臂善射,其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一作“没羽”)。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作者有意识地把将军同历史名人飞将军李广相提并论,以古喻今,赞美唐代边将的勇武。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不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卢纶此诗一方面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练,另一方面则补充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射虎情节描写的某些不足,如补充了“林暗草惊风”、“夜引弓”等细节,从而使将军的误射有了更为坚实的依据,更为真实可信。 作者:陈鹏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45-346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