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大林寺桃花
释义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鉴赏】读这首小诗,我们仿佛跟随着诗人的脚步,送走缤纷的春色,眼看满眼芳菲零落将尽,却转入深山古寺,这里的一片桃花冲入眼帘,正继续言说着春光的美好。诗人由此生发出一番感慨:“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整首诗作,明白晓畅,不着一奇字僻语,却意趣盎然,味之无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春日已零落了满眼缤纷之际,诗人乘兴出游,似乎欲挽留这无边的美好春色,以期在某时某地有所遇合。也许正为了迎合诗人这份惜春的情怀,在高山古寺之中,一片烂漫的桃花冲入诗人眼帘。初夏时节,一面是“芳菲尽”,一边是“始盛开”,这番对比描绘,更显深山古寺春色的缤纷。可以想见,一片冲面而来的春色带给诗人的惊异和欣喜将到何种程度。“人间”二字更让小诗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写山下春光已逝是“人间”之景,那么与之遥相呼应的山寺桃花胜景呢?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番见”么? 山寺的这番奇遇,经诗人这番叙写,便有了一种人间天上对举的味道。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由眼前烂漫桃花的触发发抒感慨。曾经为春光的逝去伤感不已,怨恨不已,而此番则感受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惊喜。诗人由惜春、恋春转而怨春,在眼前春色的触动下,怜惜、依恋、怨怼之情都已不复存在,他欣喜地发现,春光如同一个顽皮的小孩,不知何时蹦蹦跳跳地藏到了这个幽静之所,而此前,只不过因为自己缺少了发现的眼睛罢了!

在诗人笔下,桃花的绽放代替了春色的烂漫,春光因此极具形象性、可感性。春光甚至具有了人的情感与气质,一如小孩的活泼与顽皮,更具小孩的生机与活力。

小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刺史。江州之任实为诗人政治生涯上的分水岭。这首纪游小诗,或许正暗寓了诗人另一番政治与人生体验呢! 春色无处不在,只看你如何去体验与理解罢了!对仕途的追攀一如对春色的寻觅,无意间,也许你将收获一份惊喜,将感受另一番人生况味!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21-42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