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乌栖曲
释义 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鉴赏】《乌栖曲》为南朝乐府《西曲歌》旧题,《乐府诗集》中所收《清商曲辞·西曲歌》,内容多写男女欢情。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据《述异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此诗即取材于此,描写吴王夫差与西施昼夜饮酒作乐之事。

日落时分,姑苏台上,吴王宫里肆筵设席。皓齿慢发,轻舞飞扬,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歌舞尚未停息,西边山峰已经吞没半轮红日,不知不觉暮色即将降临。正沉醉之时,欢娱未已,于是夜以继日。铜壶漏水渐渐增多,银箭刻度不断上升,漫漫秋夜也就在酣歌曼舞中迎来黎明,一轮秋月,划过长空,坠入江波。太阳升起来了,东方已经发白,黎明已经来临,新的一天会怎样度过呢?依然纵情欢娱,还是戛然而止?

李白此诗,虽然表面上是写吴宫昼夜相继的荒淫,写吴王醉生梦死的堕落,但历来人们都认为是借以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夜饮的时事。“此太白借吴王以讽明皇之于贵妃也。夫山衔日而欢未毕,月坠波而乐无极,吴王将此日月,浸淫乎歌舞之场,以至亡国,世主可不以之为戒哉。”(《古唐诗合解》卷三)李白虽有讽谏之意,却出语极为含蓄委婉,无一语涉及时事,即使在曲终情浓之时,也只是缀一单句,“东方渐高奈乐何!”将警醒之意留待后人去想象。“乐极悲生之意写得微婉,荒宴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兴寄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唐宋诗醇》)此诗句句隐含规劝讽刺之意,句句却只是客观叙述,纯粹通过语句的锻造与氛围的渲染来传达幽情别思。诗中写“乌栖时”,写日落时分,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吴宫的幽暗,联系到吴国的没落趋势。“青山衔日”、“秋月坠波”,不仅借山借水从动态角度写日月之行,写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营造出悲凉寂寥的氛围,写出了享乐者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颓废心理。故前人说:“起看秋月二句,意思委婉,反复讽诵,为之泪下。”(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作者:闵泽平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18-119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