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春望
释义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也许在我们尚未知道这首诗作的整体内容时,便早已熟悉了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得闻,便把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肃宗。不料途中为叛军所获,带到长安。但他终因位卑职小,未受囚禁。次年三月,感念国难、忆及亲人,杜甫满含深情写下此诗。

转眼间,在乱离之中,又逢阳春三月。一个鸟语花香的晴日,诗人迈步在城隅间,四处张望,似在寻觅某种失去的东西。而在他心中,失去的究竟是什么呢?从他幽幽的低吟中,我们捕捉到了某种讯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个三月,不同往昔! 往日的祥和与美好已不复存在,触目所见,是沦陷的国都、残破的城池,虽然山河犹在,但早已是野草遍地,乱木森然。宋司马光即说:“‘山河在’,明无馀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早已窥不见都市昔日的繁华,触目的是满眼苍凉。这样的大好春日,春色的美好却只能面对断壁颓垣展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眼前残破荒凉的都城现状深深地刺痛了诗人的心。再加上忆及远方的亲人,感时伤别之情再也按捺不住。在诗人眼里,那些原本美好的花鸟却成了让诗人堕泪惊心之物。或者可以说,诗人移情于花鸟,它们也似乎体会和具备了诗人的情感,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情感的郁积已让诗人不再翘首张望,而是开始数着脚步低首沉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己延续至今春三月,谁也无法估料何时战乱才会消失它的身影。在颠沛流离之中,诗人和远方亲人一样,都是多么盼望得到彼此的消息啊! 哪怕只是一字平安也好! 可是,和平时原本十分简单的事情,在烽烟四起的当下,却是难上加难!

诗人感慨之余,却束手无策。他扬起手,意欲整理一下鬓发,聊解一下愁绪,却蓦然发现,那满头花发不知何时已悄悄地一根根滑落,触手所感,那稀疏的短发,几不胜簪! 本为消愁,却在感时伤乱、忆念家人之余,又添新的愁怀! 国都何日恢复,家人何时完聚?而此身已老……

诗人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是他感慨之余的孤独背影。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29-230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2: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