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不见
释义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白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鉴赏】小诗诗题即裁取首句前二字“不见”,似乎看不出丝毫用心,其真诚深挚的情感却从诗作的每一个字中迸出。小诗朴质得有如一张白纸,却有无数种生发与抒发的可能;又如一瓢澄澈的清水,可深深滋润久渴者已渐干涸的心田。朴质中寓真诚,正是老杜常用笔法。

“不见李白久”,开篇即用“大白话”叙出,“我”已太久不见挚友李白了。但诗人特出一个“久”字为句末,则强调了与友人分别时间之久,在这悠长的分别时日里,二人互相思念的痛苦就可以想见了。时杜甫寓居成都,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二人自上次分别,至今已历十五载。在挚友心中,这是何其漫长的等待!

若非知交,又何来如此切肤的痛,“佯狂真可哀”! 杜甫对李白,可谓知之甚深。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适,故作潇洒,其内心的隐痛却时时折磨着这位“佯狂”的天才诗人。杜甫深谙李白内心的痛楚,也感受着他的疏狂自放,哀叹着他的对影自怜,深深体谅着他的每一份苦衷。所以他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当世人莫不以李白的佯狂为出格,欲借永王李璘一案置之于死地时,杜甫却在大声疾呼“吾意独怜才”,这里,“才”字就不仅仅是指李白那“斗酒百篇”的文才了,更是一种胆识、见识的代称。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深深折服于李白的诗酒风流,此联则勾勒了一诗酒飘零的潇洒书生形象,这正是李白一生的绝好概括。他文才出众,却飘零不遇,长久辗转在外,诗酒似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苦衷”,似乎独独杜甫能够体会吧!

在这样深切诚挚的怀思中,老杜更突显自我形象,热切地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人要对友人说,这里(匡山)曾是你少时读书的所在,你已在外漂泊多时,在头白年迈之际,你一定要回到此处,重温一番儿时的美好记忆!其实,杜甫作此想,未尝不暗寓了一份私心! 他是多么急切地希冀与李白相见,彼此他正在蜀中,李白归来,二人则可重新聚首,诗酒风流怎堪数呢!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53-254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