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鹿柴
释义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鉴赏】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逐处作诗,每作一诗,并有好友裴迪同咏,收录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有相似的境界。《唐诗品汇》引宋刘辰翁评:“无言而有画意。”这些评语都表达了一致的内容,那就是“诗中有画”。

本诗是一首山水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官场的厌倦。全诗营造出清净空寂的意境。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续编》中说:“景到处有情,情到处生景,可思不可象,摩诘真五绝圣境。”本诗纯乎写景,无一语言写情,但却又充满感情,景与情高度统一。

诗的前二句讲空寂的山林不见有人,但却听到了其他地方传来的人声。山林里本应有鸟语虫鸣,风声水响,但在这里却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不见来人。作者通过短暂的人声反衬出了山林长久的寂静,有以动衬静之意。“人语响”打破山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又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并且正是因为有了刚才那一声人语,这份空寂感便更为突显了。此外,因受到佛教思想影响,作者不自觉地在诗中表露出禅意,而“空”字是禅意的最好体现。

诗的后两句讲深林返照,落在林间青苔上。这里作者运用了反衬,青苔上的光斑与深林里的幽暗构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尤其是“返景”微弱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远处人声传来,一缕斜阳透过深林投射在青苔上,赋予了诗画动感,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中,作者使用白描的手法来描写景物,笔墨极简淡,正好凸显了鹿柴的清幽,并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四个意象:空山、返景、深林、青苔。空山主要指的是空静的环境;“返景”意为夕阳柔和的光线;“深林”以“深”字体现出林之密和林之暗,“青苔”则直接表现了苔藓的颜色青色。这四个意象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极好地传达出空静的氛围,斜晖与深林的明暗交织对比,青苔丰富画面色彩,使景致更加鲜活。

通读全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在空空的山林里没有看见人,却听到了别的地方传来了人声。落日斜晖投入林子里来,光影刻照在青苔之上。诗人用简单的几笔绘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令人神往。隐居在风景优美却人烟稀少的辋川,应当是寂寞的,但王维偏偏是能享受孤独的人,因此从诗中我们没有读出孤独的愁绪,反而读出心灵的宁静。而如果没有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也是不能够写出这样优美的诗篇,令后世千古传诵的。

作者:林锦萍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92-93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