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释义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鉴赏】秋,是一个让人容易伤感的季节,落叶萧萧,勾起的是失意人难以排遣的苦涩和抑郁不得志的感怀。有那样一个诗人,在长安的一个秋天,无奈赋诗,留给后人咏叹。

孟浩然,少时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至幕府,其间一直想让张九龄援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但终未能如愿,后病疽死。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正是这样一首悲情诗,诗中写了诗人向“远上人”诉说他求仕不成,不得已才想要去田园归隐,但又苦于无营生之资财的悲愤。“远上人”是对一位名叫远的僧人的尊称。以诗相寄,主要还是借此诉说自己的贫愁。首联“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中的“苦”字,可以说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想要长久的隐居世外,欲隐却无资,这句诗用了“一丘”和“三径”的典故,以表明隐逸思想。这两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文人的普遍窘境,一方面向往自由,另一方面又没有支撑这一自由天地的物质基础,所以不得不依附于政治权贵聊以度日,又时时因身心不自由而发牢骚。颔联“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表达了诗人不愿做官的思想,“北土”指京城长安,是文人士大夫求取功名之地。“东林”,晋时刺史桓伊为高僧慧远于庐山东面建房殿,为东林寺,这里指代隐居生活。“东林寺”也与要寄诗的对象吻合。这两句是说,大家都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苦苦摸爬,但这不是“我”的人生志向,“我”向往的是隐逸自由的生活。颈联“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这也是用典,《战国策·楚策》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描述的是诗人生活日益窘迫,壮志一天天磨灭的现状。尾联“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扣题,点出秋季,太阳慢慢落山了,凉风袭来,蝉一声声地鸣叫着,在诗人耳朵里变成了伤感的曲调,诉说着无尽的心事,徒增烦恼,更添悲情。

读罢全诗,让人仿佛看到那样一个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借酒消愁。回首望去,似乎历史上大凡伟大的诗人都与仕途无缘。诗仙李白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情流露,更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豁达。诗圣杜甫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但仍然保持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诗人们的灵魂是高洁的,所以,他们的眼里也容不下一点污浊,而官场处处充满着铜臭,处处是尔虞我诈,人人自危,于是他们竭力抗争着,昂着高贵的头颅,一身正气。也正如此,才成全了他们的诗,随着岁月越酿越醇,才有了他们傲然独立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始终清晰。

此诗直抒胸臆,诗风明朗,在秋的大背景下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内心的苦闷。诗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并借用典故,增添了诗的鉴赏性和可读性,使该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5-5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