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鉴赏】重读这首儿时每每脱口而出的诗作,似乎因太过熟悉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感觉。一闭上眼,就幻出一群小伙伴拍手而歌此作的情景,耳旁响起的,是他们稚嫩而清脆的声音。诗作的旋律因他们的吟唱而久久在耳际跳跃、回响。

诗作构思巧妙,从草写到古原,写到送别,把草与送别极自然地关合起来,完成了诗题。

诗歌前四句,抒写春草的旺盛生命力。“离离”是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是写草的自然生长机理。草为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在一荣一枯之间就完成了它的生长与凋零。且看作者用词——“枯荣”:诗人不是写“荣枯”,而是由秋草的凋零写到春草的滋生,这样,其落脚点就在荣,在春草,在生命力。仅以此句似乎还不足以刻写春草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这里让柔弱的小草经历了最严酷的考验:不是斩断茎叶,而是烈火焚烧,强调了毁灭的力量。而小草却顽强地在春风吹拂下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是重生的生命,它正以无边的绿意来回答火的凌虐,言说自己的坚强。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则写春草让古原焕发了新的生机。古原上清香弥漫,绿草沐浴着阳光,春草正在向越来越大的范围滋生、蔓延,沉寂的古原因之恢复了青春般的活力!

在这样弥漫一派生机与活力的春色里,诗人却关合了春草与送别。我们实际上可以读出三层意味:其一,春回大地,芳草芊芊,送别有了一种诗的意味。其二,“王孙”化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因见萋萋芳草而怀思久游不归之王孙。王维《山中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似乎可为之作注。在送别之际,遥想来年春草碧色之时,行人是否能如春草滋生般依时而返?其三,最直接的关合处。正如晚唐李煜的《清平乐》所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别情正如春草,每一片绿叶都溢出愁绪,只要有春草的地方,即漾满离怀,抒写了离别愁绪之多和绵绵不尽。

诗作立意高远,将送别的主题赋予了一种少年气。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或许是年龄的关系,让他还看不到过多的送别的凄苦与哀伤。诗人选择春草与离别关合,抒写了恰如春草般的离恨。但萦绕欣赏者心头的,更多的是“春风吹又生”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24-42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