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赋得自君之出矣
释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鉴赏】《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诗题来自建安诗人徐干著名的《室思》诗,该诗以女子的口吻,诉说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其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设喻妥帖,生动展现缠绵相思之情,深受后人赞赏。

南朝以来,不断有人模拟这四句的形式,抒写思妇的哀怨,《自君之出矣》遂成为独立的乐府诗题。

与其他拟乐府诗不同,后世的《自君之出矣》基本上都保持着徐干原诗的内容与形式,即写思妇闺怨,五言四句,首句必述“自君之出矣”,次句顺势记叙自君之出后的一件日常生活之事,后两句则以“思君如……”引出各种喻体,以有形的物象来比拟无形的内心情思。因叙事与设喻不同,此类同题诗呈现出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意趣之美,如南朝宋刘义恭“思君如清风,晓夜常徘徊”;南朝梁范云“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唐代雍裕之“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其余如南朝宋代刘裕、颜师伯,齐代的王融,梁代虞羲,陈代陈叔宝、贾冯吉以及隋代陈叔达等均有拟作,唐代作者尤多,可参看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

张九龄这首,可谓其中最著名者。

起首两句延续了同题诗一贯的表达,而以“不复理残机”来暗示思念,残机,指残剩着未完成的织物的织机,如南朝《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机上织物残落,传达出寂寞冷清的气氛;无心继续纺织,仿佛在诉说着自夫君离开后,女主人心神不宁、百无聊赖的样子。以上,是对事情的概括介绍。后两句则比拟相思之情。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以满月形容相思,有多重含义:其一,表明思妇节操似月光般无邪,忠贞专一;其二,表明女子思念之情如月光朗照,无处不在;其三,以圆月一天天残缺,光芒减弱,表现出思妇因日夜思念,“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的样子。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形象具体突出。张九龄的表达则更为含蓄婉转。此外,这一比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设想,当女主人公因相思难以入睡,应常常望月怀远,眼见月圆复缺,相思日深。故诉相思之情时,用这样的比喻就自然浑成,巧妙而又妥帖,符合思维的逻辑。

诗歌沿用旧题,而所用明月意象美妙晶莹,写相思之情,却不过于哀苦,显出清新端庄之美。

作者:冯丽霞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7-4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