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过分水岭
释义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鉴赏】这是一首行驿途中的小诗,写过分水岭时与溪水从同行到分别的情状。诗人着力刻画了和溪水的依依惜别,化无情为有情,可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首句“溪水无情似有情”直接写出行旅途中对溪水的感受:溪水本是无情之物,诗人却能感到它的“有情”,这自然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阅读兴趣。其中“似”字的轻重恰到好处,让人觉得亦虚亦实,在有无之间平添了许多意味。两个“情”字分别位于“四三”式节奏的末尾,在音韵上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具有一些竹枝词的风味。“有情”二字是全诗的题眼,下面的内容都将围绕着这一点展开。

次句叙述了溪水“有情”的第一个表现——同行。诗人旅途寂寞,无人相伴,幸有山间的溪水一直跟随左右。“三日”的山路对于孤单的旅行者来说,其实是一个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行程。诗人的步履渐渐深入山中,周围也愈来愈稀少了人迹,尤其到了暗黑的夜里,听那无边的山风簌簌擦过树枝的声音,清冷而萧瑟,或许还伴有鸱鸮的哀鸣,心头该是何等的凄惶与落寞! 这个时候,身边片刻不离的溪水依然在潺潺流淌,清越而明澈,无形中为诗人消解了许多寂寥——诗中以一个“得”字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第三句是点题之笔:经过三日的路程,分水岭已经遥遥可见了。此句连用两个“头”字,分别落在句中关键的音节点上(第二、六字),从而加快了整句的节奏,了无板滞,似乎是诗人心情愉悦的表示——因为这意味着眼前的山头很快便要攀登过去了。然而末句“惜别潺湲一夜声”使节奏再次放慢,“潺湲”为叠韵,且“声”字尾音悠长,似有依依不尽之意:原来分水岭的到来便意味着和溪水分别在即。在过去的三日同行中,诗人显已将溪水当作了一位挚友,此时要各奔东西,心中涌起无限的惜别之情。不过,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自己的不舍,而是把潺湲不绝的水声当作溪流对自己的依恋和殷勤话别——这种通过对方的眷念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的方式,是诗中常用的手法,如杜甫的《月夜》只写妻子思念自己,实际上这种对思念的设想正是源于自己对妻子的牵挂。而温庭筠在此处幻设的惜别对象,竟是“无情”的溪水,其中主观感情的投射便更加强烈。所以说,溪水“有情”的本质是诗人的“有情”,诗人于溪水,正是“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从而产生了这篇优秀的作品。

作者:王颖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37-53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