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赠妓云英
释义 赠妓云英      

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鉴赏】这首诗又题为《嘲钟陵妓云英》、《答云英见消》。钟陵,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南方。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八录其本事如下:“罗秀才隐,傲睨于人,体物讽刺。初赴举之日,于钟陵宴上与娼妓云英同席。一纪后,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英相见。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矣!’隐虽内耻,寻亦嘲之:‘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其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均有类似记载。由此可知,罗隐在被云英取笑后,寻即以诗反击,维护自己尊严,他通过把云英与自己类比,很好地达到了效果。但这首诗不仅是讥刺之语,更是封建社会贫寒士子的不平之鸣。

云英的问话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所以诗歌由十余年前的相识写起。罗隐《湘南应用集序》提到:“隐大中末即在贡籍中,命薄地卑,自己卯(859)至于庚寅(870),一十二年,看人变化。”据此,罗隐初赴京约在大中十三年即己卯年,时年27岁。入京应试,途经钟陵,在筵席上初遇云英。罗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唐才子传》卷七),当时的意气风发可以想见。那一场沉醉,当是年少轻狂,豪情满怀。

十余年转瞬过去。初遇时,功名富贵似乎指日可待,但晚唐政治腐败,加之罗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唐才子传》卷七),故十余年应试生涯里,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同时“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谗书·序》)。当云英提及“罗秀才犹未脱白矣”时,十余年的辛酸一起堆积到诗人眼前,首句的“十余春”三字,背后实际上涌动着愤恨、伤感、痛苦、无奈、辛酸等种种情绪。

十余年后,云英已经徐娘半老,却依旧风姿绰约。二句的“掌上身”,用西汉赵飞燕典故。相传汉代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于是后人多用“掌上身”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妙。这里,云英今日之美,也衬托出她当年的出众。“重见”二字,既有故人重逢的喜悦,也意味着毕竟已经世易时移,云英已非妙龄,诗人自己也已不是当年的青年才俊了。

第三句语势一转,“我未成名君未嫁”。上句已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这里诗人将自己与云英关联起来,借云英的美貌衬托出自己的过人才华,传达出自信傲岸之气。云英的美丽出众又与她未嫁的现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中凸显出明显的不合理。当云英拊掌大笑提出秀才仍未脱白的问题时,她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同样尴尬的处境,敏感的诗人则将两人命运并置,既是对云英的反唇相讥,同时也引出对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思考。

诗人并未正面揭示答案,只是提出一种假设:“可能俱是不如人。”“可能”二字,已经委婉表明态度。他当然不会真的自我否定,跟云英一样,诗人依旧才情出众,只是未遇到知己。云英要脱离妓籍或许很难,受到诸多法规的约束,罗隐要实现功名抱负似乎没那么多障碍,但为何屡试不第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并不直言,云英可从自身遭际中设想答案,读者也可以体会其言外之意,此句中包含了罗隐深沉的悲愤,也体现了他倔强不屈的性格。

这首诗寓愤慨于调侃,巧用衬托和对比,通过问句,引导思考,言简意赅,余味无穷。

作者:冯丽霞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71-57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