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题金陵渡 |
释义 |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鉴赏】诗人客游江南,经历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拂晓时分,面对渡口清丽的夜景,写下了这首名篇。 首两句交代了诗人当时的地理位置,以及漂泊江南的人生状态。“金陵津渡”,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津、渡,均为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是作者的栖息之地。“行人”即旅人,指客游江南的诗人。“自可愁”,是自然而然地惆怅。“愁”是全诗的基调。长期的客游生活,诗人一定对家乡满怀忆念。思乡之情的煎熬,使诗人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三、四两句从记叙转到了描写,画面景色略显寥落,仔细想象起来,却也秀丽可人。“斜月”和“两三星火”暗示了具体的时间,当时快要黎明时分了,月亮倾斜着要沉沦天际,星光也开始变得寥落。夜晚一般是江水的回落期,借着月亮的光辉,以岸边乱石杂草等为参照物,可以看到江水渐渐退去的痕迹。诗人能够细致地体会到江水的回落,显然不是偶然所见,而是耗费了较长时间在观览景物,可见这一夜的辗转无眠,使他百无聊赖,因此来江畔消遣时光。“瓜洲”,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与镇江隔江相望。诗人处于金陵津渡,北眺长江,看到两三星火闪烁在北方天际,因此以为在瓜洲上空。 三、四句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夜江图:拂晓时分,夜月斜挂在西方天际,她柔柔的月光正慢慢地变得清淡,照耀在广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水,正慢慢地东流进大海;在流动的水面上,倒映着两三点星星之火,它们若隐若现地闪烁在北方的天际,那大概是瓜洲的上空吧。诗人选取了几种深夜常见的景色,构造了一幅清丽的图画,既有实景的描写,也有虚景的想象,融动静于一身,静者清美,动者轻缓,整体冲和宁静,有潇洒出尘之气。 作者:徐昌盛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82-383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