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寄左省杜拾遗 |
释义 |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鉴赏】此诗是岑参寄给同事杜甫的诗。此时岑参任右补阙,与杜甫左拾遗官职相近,职责亦相近,故有诗歌相和。其时间大概在肃宗乾元元年(758)。 首联云“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是讲两人有同事之谊,上朝之时,位列相近,共同并肩走上宫殿的台阶。后半句说明两人一居中书,一在门下,其所隶机构并不相同。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开元时中书省曾改为紫薇省;杜甫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在禁中之东,故称。首联为起句,开始建构诗意。 颔联写实。早上随着天家仪仗进宫上朝,晚上沾着皇室御香的香味归家。此句写两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以早晚两幕剪影来概括之,可见二人均为遵循规矩、勤于公事之人。 颈联写人生感慨:“白发悲花落。”不知不觉之中,自己的青黑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年轻时看花开花落不知其苦,现在却悲意满怀。抬头望着青云吧,看着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不禁起了钦慕之心:自己何时才能像鸟儿一样,身处青云之中,自在优游呢?不管是补阙还是拾遗,都不是高官,细观岑参此处之意,还是有人生年华易逝,而功业不成,未能身处高位的感喟。 回头来看看现状吧,尾联:“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这是讳饰之法。岑、杜同朝为官,分居中书、门下,是安史乱后的事情。此时唐王朝百废待兴,军事上还在不断征战,对民间财赋的征集亦颇酷烈,要想有所进谏,不是没有话题的。但此处却归结为“圣朝无阙事”一句,是圣朝本来就没有什么考虑不周的事情啊。此语一出,这中间有着多少的心知肚明和无可奈何! “自觉”两字用得好,自己觉得近来的谏书都减少了很多,真是没什么可谏的吗?恐怕是自己感受到压力,没办法再写了吧? 岑参在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封常清从安西回到中原,参与平叛,受杜甫等人推荐为右补阙。他与杜甫为志同道合之人,面对着唐肃宗时依然混乱的政局,他的心里也有不平之气,化为这首看似潇洒疏懒,实则有不言之隐的诗。诗中并未直斥朝局,而是说“圣朝无阙事”,所以让小臣们的谏书都减少了。然而对比唐肃宗时代的朝廷状况,又与此诗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温柔敦厚的讽喻,本诗可以当之。而岑参也终非敛声屏气之人。乾元二年(759),他就因“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被贬为虢州长史,让世人看到了他真正的骨气。回头再来看这首诗,可能会更加理解岑参“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中蕴含的悲慨之情。 作者:黄鸣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50-151-152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