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州南渡 |
释义 |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鉴赏】此诗写利州(今四川广元)南渡之人事,写嘉陵江上之晚色,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透露出诗人倦怠红尘,欲效仿范蠡归隐江湖之意。全诗清新自然,境界旷远,但落魄飘零之感深蕴其中。 首联写嘉陵江两畔的美丽景色。诗人从利州南渡嘉陵江,来到江畔,他不免被江畔的美景所陶醉。开阔澄澈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夕阳残照在江面泛起万点荧光。蜿蜒曲折的岛岸与翠绿葱茏的远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苍茫宏阔的气象。此二句构思巧妙,用笔如神,绾结全篇,涵意隽永,令人回味。清代学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曾评曰:“‘水带斜晖’以下十一字,只是写天色将暝,妙在‘水’字上加一‘空’字,而‘空’字上又加‘澹然’二字,以反挑下文之‘棹去船归’,见得水本无机,一被有机之人纷纷扰乱,势必至于不能空、不能淡而后已,则甚矣机心之不可也。” 颔联则描述渡江之过程。眼看着人和马都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树下停歇的人们再耐心地等待船儿返回。此二句,由近及远,描写的视角从船上向对岸渡口移动,关注的对象包括船上的人和马,以及渡口柳树下等待的人们。在渡船过程中,马嘶与人闲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间,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悠闲渡江的山水画。 颈联依然写渡江,不过从悠闲转入勃发,充满着昂扬的生命张力。船过沙洲,惊起草丛中栖息的沙鸥四处飞散。万顷水田之上,突然一只白鹭掠空飞过,在空濛的天际划过一道长长的影子。休憩的沙鸥被惊起,表明渡船的时间在傍晚。用“万顷水田”与“一只白鹭”相对,凸显出江面的开阔与清静,丰富了诗歌的神韵。 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不如归去”的遁世心态。谁能够真正理解我驾舟找寻范蠡的心意呢?或许只有那浩瀚的五湖烟波才能让我忘却红尘念想吧。“独忘机”三字蕴意丰赡,应作多层解读:一是诗人透露出淡泊隐世、忘却机心之心;二是感叹自己的隐世之志无人理会;三是以一“独”字诠释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同流合污的坚贞与情操。既有无奈,也有坚守,其“高旷夷优之致,落落不群”(《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作者:乐云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06-307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