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释义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鉴赏】杜审言是使唐代近体诗走向成型的重要诗人。本诗是他的名作。 本诗是和诗,是和常州陆丞的《早春游望》诗的。但陆丞原诗早已不存,陆审言此诗却流传千载,实是诗歌的优劣使然。 起句即突兀而警策。一个“独”字,一个“偏”字,惊矫不群,如凌云孤鹤,破空直上。一年之间物候的变化,感受最深的一定不是当地居家的人,而是由异地来此的宦游之人。“独”与“偏”两字,写尽了宦游之人的无奈与辛酸。他们的触觉是非常敏锐的,当地人常见的物候,在他们看来,提示着岁月的变迁,年华的老去,事业的蹉跎。如此一来,诗味就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头了。 下面两联,则抓住“物候新”三字来写。这物候是如何的新呢? 只见云霞出于海上的曙光之中,梅花和柳树,渡江之后,成为春天来到人间的物候。梅花在早春的怒放,柳树抽出嫩绿的枝芽,无一不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南朝陆凯有诗曰:“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诚然如此。春天由南至北,不就是大自然的岁月推移的规律么? 明陆时雍《唐诗镜》曰:“三、四如精金百炼……古人琢意之妙,起结意势冲盈。” 淑气为温和之气,“催黄鸟”,指催动黄鸟的鸣叫,实则为黄莺鸣啼。描写节气,体贴入微。 “晴光转绿”,写物态亦贴切。 晴朗的春光在水面的绿上荡漾,令人想起现代诗人徐志摩名诗《再别康桥》里的名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古今诗人,诗心则一。如果说上联是写物候到处皆新的话,那么这联写的就是物候新得如此之快,一个“催”字,一个“转”字,展现了春天活泼的气息。 尾联情感忽然一转,接应首联。“忽闻歌古调”,此古调,应为远别思乡的古歌。汉魏《古歌》有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 ‘谁不怀忧?令我白头。故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杜审言所听到的古歌,大概也是如此情调的歌谣吧?于是无边无际的归思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兴起,思归的诗人不禁泣下沾巾了。诗意至此,完美在照应了首句“宦游人”的情感基调,使得整诗有着和谐统一的情感内涵。王夫之《唐诗评选》于这个尾联颇为击节赞叹:“意起笔起,意止笔止,真自苏、李得来,不更问津建安。看他一结,却有无限。《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构如此,俗笔于此必数千百言。”这是看到了这个结尾老成含蓄的特点的评论。 本诗向来被人称道,其精彩处,主要在其诗意转折如行云流水,虚词使用恰当而有力,如“独”、“偏”、“忽”、“惊”、“闻”、“欲”等字,虽为转折性虚词,但颇有提领诗意的圆融之妙。明胡应麟《诗薮》列举初唐五言律,就有本首,称其“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诚哉斯言! 作者:黄鸣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42-143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