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哥舒歌
释义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鉴赏】西鄙人,泛指西北边镇百姓。此诗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间。时值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领兵大破吐蕃,以致“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而有民谣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此诗即为对这首民谣进行艺术加工后的作品。

首句以北斗起兴,用天空高悬的北斗七星,象征哥舒翰的功高震世,为万人景仰。古人所称之“北斗”,其涵意源于两处:一是从天象学来说,因为北斗绕北极旋转,隐含着“帝王居中(居北极)”的概念,故而古人常以之喻指人君或威望极高之人。二是比喻德行高重之人,如《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北斗七星”之“高”来赞誉哥舒翰,既凸显出哥舒翰能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境的功劳之大,同时也暗喻其保境安民、爱护百姓的德行之高。

二句则以简略之笔,勾勒出哥舒翰枕戈待旦的报国之志与英武之气。一“夜”字,既与首句“北斗七星”暗合,同时表明其时刻警惕外敌侵扰的戒备态势。“带刀”二字,则从侧面描绘出边境严峻紧张的战争态势,以及哥舒翰的威武神勇,这也与历史上“哥舒御吐蕃,信悍勇”的记载相吻合。总体而言,一、二句起势不凡,如长江大河,倾泻而下,诚所谓“如风高大漠,古戍闻笳,令壮心飞动也”(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三、四句则进一步渲染哥舒翰将军的赫赫威名与彪炳战功。为何吐蕃族至今只敢偷窥远望,再也不敢南来越过临洮,南下牧马?那是因为他们震慑于哥舒翰的勇猛与威名。由此可见哥舒翰军功之大,影响之深。唐代西北边境由于突厥与吐蕃的侵扰,边民饱受边患之苦。此处写吐蕃“不敢过临洮”,既是实写,赞颂哥舒翰保国安民之功,同时也寄寓着西北百姓期盼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语言平淡素雅,自然流畅,但音调铿锵激越,处处透露出一股振奋人心的盛唐气象,读来令人血脉贲张,酣畅淋漓。凌宏宪《唐诗广选》评曰:“气骨高劲,不域于中唐者。”李攀龙更是称誉此诗“为中国长气”(《唐诗训解》),不愧为唐诗边塞诗中的不朽名作。

作者:乐云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43-344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0:45:26